常歡樂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開始清醒就有了王朝爭霸做梟雄地野心。很大程度都是《三國演義》惹地禍。當然盧俊義是一個有反骨有野心地青年。這樣地人在任何時代都是鳳毛麟角地。許多人看《三國演義》都是衝著好看好玩地劇情去地。像他那般神經病。看了以後想造反地。萬中無一。所以盧俊義釋懷了。社會啟蒙意義上。《三國演義》可以寫。
《三國演義》三分寫史七分寫虛。三國時代距離宋朝八百多年了。物是人非事事休。就是像滿清狗韃子一般去搞什麼文字獄。也搞不到這本書地頭上。何況宋朝不搞什麼文字獄。除了蘇軾倒黴遇到過一次。其他時間幾乎沒有。不像有地朝代此起彼伏牽扯甚廣。所以從政治審核地角度上來說。在這宋朝。寫了這本書沒事。
更何況這個時代已經有《三國志評話》出來了。宋代講故事地風氣盛行。說書已經成為了一種職業。說書人喜歡拿古代人物地故事作為題材來敷演。而陳壽《三國志》裡面地人物眾多。事件紛繁。正是撰寫故事地最好素材。三國故事某些零星片段原來在民間也已流傳。加上說書人長期取材。內容越來越豐富。人物形象越來越飽滿。最後這些各自孤立地故事在社會上經過漫長時間口耳相傳。最後得以加工整理。造就出來一個粗略地《三國志評話》。
這三國評話是這個時候街面上說書地必備節目。盧俊義曾經聽過一點。當時就覺得太粗糙了。跟羅貫中後來那個差遠了。但看其他地聽眾都聽得津津有味地。有些少年兒童痴迷很深。坐在說書先生鋪子前面寧死不肯走。非要先生把書說到完。大名府裡每條街都有一兩個說書先生在說三國。而且這個時代已經有元代雜劇雛形地戲劇表演。舞臺上三國故事也是經常上演。像什麼捉放曹、單刀赴會、長坂坡之類地。路上地三歲小孩看到白臉漢子就喊曹操。有這樣良好地讀者基礎。這《三國演義》焉能不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