佚名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項羽突圍之後,韓信率軍對群龍無首的八萬楚軍將士展開了全力圍攻,八萬江東子弟誓死抵抗,無一人投降,最終全部被殺。我江東子弟,只有戰死的漢子,沒有下跪的懦夫!〈史記淮陰侯列傳〉中寫到:斬首八萬!
而現在,我們必須探討一下,為什麼項羽先是棄軍突圍,而突圍成功後又不願過江,反到引勁自刎呢?
項羽突圍的第一個因素便是&ldo;四面楚歌&rdo;,劉邦此計也許原本只是為了動搖楚軍將士的軍心士氣。但是,當項羽聽到四面楚歌之後的第一個反映是&ldo;漢皆已得楚乎?&rdo;漢軍已經佔領楚國了嗎?事實上,西楚國九郡的江北四郡早已經被佔,這一點在垓下之戰前就已經發生。而當時項羽所說的&ldo;地楚乎&rdo;中的楚指的應該是江東五郡。項羽此時的判斷是:江東五郡是否已經被佔領?換句話說,項羽一認為江東已經受到侵略,二不認為此時的江東五郡已經全部被佔領。
對於當時的項羽而言,他並不認為不這麼斷的時間內江東五郡全部被佔,但他卻認為江東已經受侵略。
就當時的情況而言,擺在項羽面前的問題是這樣的:如果江東五郡也被全部佔領,那麼他就再也沒有半點翻盤的希望了,所剩八萬將士就算免於被消滅也將無處可去。所以,項羽必須做出一個決擇:要麼坐視江東盡失,死路一條;要麼捨棄八萬軍隊,自己以最快的速度趕回江東組織反抗,保住江東,再圖復起。很顯然,如果以八萬大軍聲勢浩大的集體行動的話,那是根本不可能突出重圍的。項羽捨棄八萬子弟,以此做為繼續吸引漢軍注意力的恍子,自率800騎從突圍,其實是棄車保帥、棄八萬大軍而保最後的根據地‐‐江東五郡的行為,實可謂&ldo;壯士斷臂&rdo;!
但是,當他來到烏江邊並從烏江亭長那裡得知江東五郡並無受侵的事實,得知自己上了當,得知八萬子弟因為自己上當而白白的犧牲了,此時的項羽是痛苦的。如果江東受侵,那麼他的&ldo;棄軍&rdo;行動便是正確的,他將以拯救者的身份回到江東。而現在他的八萬子弟白死了,他將以罪人的身份、失敗者的身份回到故鄉,這是他所不願的。
就如他所說的:&ldo;且籍與江東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無一人還,縱江東父兄憐而王我,我何面目見之?縱彼不言,籍獨不愧於心乎?&rdo;
而一代豪傑、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西楚霸王項羽又何以遭此結果呢?他的失敗到底是什麼原因呢?而比起另一位一流軍事家韓信,二人又孰優孰劣呢?
第九章:江東英豪,死亦為雄!
項羽,做為秦末漢楚最為著名的一代英雄人物,其人其事後世爭議頗多。他的成功,他的失敗,他的可取之處和失誤之處幾乎都沒有統一的評價。對此,今天我們也做一小議,以期給於這位絕世名將一個較為公正的評價。
既然要做出公正的評價,那麼首先就應該弄清楚項羽在當時的具體歷史身份。
項羽,做為一代霸主,在秦亡後的數年之中事實上是以當時中國各路諸侯的領袖而存在的。所以,他是一位政治領導。
其次,項羽一生徵戰,所向披靡,自然也是一名出色的軍事將領。
再次,項羽一生爭戰,對於軍事理論和新型戰爭思想有著突出的開創作用,也是一位優秀的軍事思想家。
所以,就項羽這三種全然不同的歷史地位,我們需要一一進行分析,來看看他在這三種絕然不同的身份之下優劣如何,功過如何。並對其最終的失敗原因給出答案。
做為政治家,項羽所處的特殊歷史時期決定了他首先不可能成為一名成功的政治家。就中國歷史的發展軌跡來看,封建割據統治在秦末的反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