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山古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時隔半月,東疆的部落衝突並沒有好轉,相反的由於朝廷的介入事態開始惡化,已經有幾個大部族牽連進去,開始還是部族之間的爭鬥,後來慢慢的演變成了部族聯合起來與朝廷的軍隊有了摩擦,而張繼芳一開始就沒有打算安撫各個部族,只是在利用部族之間的矛盾消減部族力量,有時還會暗地裡挑起一些部族的矛盾,在他看來這些蠻夷部族都應該被消減,衛國公的餘孽大有可能就是在這些部族裡,如果不想法消滅部族的力量怎麼才能消滅餘孽,至於這些餘孽是否存在,在他看來就是有的,只是還沒有找到。而霍典卻不這麼想,他一直在想辦法安撫部族,儘量約束軍隊減少與部族的摩擦,他怕東疆因此起戰端,那樣就辜負了武安侯的囑咐了。
由於東疆兩位職權者的不合,也讓朝廷上文武兩幫大臣或者說是新舊派分成了兩幫人,一幫是以御監正使趙聰為首的官員,他們要求對挑起事端的東疆部落進行處置,同時朝廷進軍東疆,在東疆設立州府,從而將東疆的所有部落制度抹除,另一幫就是以武安侯為首的武將,他們要求對東疆進行安撫,不能讓事態嚴重,東疆是十多個大部族近百個小部族組成,他們有各自的習性並不容易被馴化,東疆地域廣闊和現在的東圖差不多,人也不少,夷族人十來歲就能上陣殺敵,男女老少只要拿上武器就是戰士,這樣一個可以全民皆兵的部落並不適合用武力鎮壓,而且東疆之東還有其他地域,這一片地域是世人不熟悉的,這裡還有什麼朝廷根本就不知道,對於這個未知的因素朝廷還是應該考慮一下。
正在兩幫人都快在朝堂上大打出手時一封來自宛郡邊城的八百里奏報放到了皇帝的桌上,這已經是數天前的了,奏報上只有一句話:南疆,西啟合兵二十萬集結在南疆的晏城。晏城在那裡?所有的朝堂官員都知道,那裡離宛郡邊城其實不遠,大概也就數百里,穿過茗山正常行軍估計三天能到,邊城有多少駐軍,不過萬餘人,如果從奏報發出之日起晏城就出兵的話,現在估計邊城已經改姓了。這一個響雷震呆了朝堂上大部分人,衛國公事件時本來算是一個南疆出兵的好機會,朝堂為了防範還派出大軍駐紮宛郡,時隔這麼多年了,朝堂以為那邊局勢穩定了,將各郡的軍隊都撤回各自駐紮地了,南疆突然和西啟聯合起來了,而且還是在東疆發生衝突的時候,不要臉啊!東疆的衝突也是太巧合了一點,巧合?這是巧合?應該算是蓄謀已久才對,只是沒有人注意到而已。
“各位能臣干將對此有什麼解決的方法?”易無忌看著一屋子的朝堂高官。
“皇上,現在宛郡那邊還只是發現敵國大軍集結,我們還不能完全確定對方的目的,而東疆畢竟已經出現衝突,攘外必先安內啊!”御監正使趙聰先上奏,畢竟東疆事態是因為他開始的疏忽,他一定要想法先把這件事按下去,和御監司有些交接的禮部也站出來附和。但是偏偏最應該發言的武安侯和太宰兩大派系都沒有人出來發言。沒辦法,皇帝只有點名了:“不管是對東疆還是對南疆西啟的聯軍都是要用兵的,兵部有什麼看法?”東圖國設太宰,協助皇帝管理國事,太宰執掌國務和糾察,而國防一般由武勳掌管,國防下屬分兵部,督造局,而國務下屬分上禮部,戶部,吏部,糾察分刑獄局和律政局,讓兵部拿出個主意來就是讓掌管國防的武安侯想辦法,“皇上,現在我們應該先停止從宛郡撤返軍隊,同時儘量安撫東疆部族,先把外敵擊退後再來對付東疆的事情。”兵部使給出了一個方案,太宰門下的吏部使看了看太宰,見太宰微微的點頭於是跟著出來上奏道:“皇上,我們先前派遣了一員大臣前往東疆,以平息安撫東疆的事物,如今需派遣一員大將坐鎮宛郡,畢竟宛郡的軍隊是由各地匯聚的,各個將軍都還算是平級,調動起來多有不便。”說著他就往武安侯常雲鶴那邊看了兩眼,明擺著想讓武安侯去領兵啊!遠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