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落驚飛鳥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92年2月17日
歐洲共同體十二個國家的外交部長和財政部長在荷蘭的馬斯特裡赫特簽署了《馬斯特裡赫特條約》,這個條約至今仍是歐洲一體化程序中最重要的里程碑。
《馬斯特裡赫特條約》涉及政治、經濟、軍事、司法、公民福利等多方面內容,但關於歐洲貨幣聯盟的規定是其中的核心,也是爭議最大的部分。
條約規定,歐共體(不久改稱歐洲聯盟)各國應當分三個階段完成統一貨幣的工作:
其中第一個階段是強化當時已經存在的“歐洲匯率機制”,實現資本的自由流通。
第二個階段是建立“歐洲貨幣機構”,負責協調歐共體各國的貨幣政策。
第三個階段是建立統一的歐洲貨幣(歐元),並把“歐洲貨幣機構”升格為“歐洲中央銀行”,為歐盟各國制訂統一的貨幣政策。
如果以上計劃能夠順利完成,歐元將成為能夠與美元相提並論的超級貨幣,歐盟十二國的資本市場將實現無縫接軌,資本流通的成本將大大降低,這非常有利於歐洲金融業的發展,歐洲的銀行家和基金經理們有望從美國人和rb人手中奪回過去幾十年喪失的大片領地。
但是,《馬斯特裡赫特條約》無法改變歐盟各國經濟發展不均衡的現狀,所以只能是一個先天不足、命運多舛的條約。
處於經濟繁榮頂峰的德國主宰著整個歐洲的經濟發展,保守黨執政的英國則陷於衰退的泥潭;南歐的義大利的經濟形勢甚至還不如英國。
英國人顯然知道,歐洲貨幣的統一隻會加劇德國的經濟霸權,甚至使“歐洲貨幣機構”變成德國中央銀行的代名詞,所以他們戰戰兢兢,疑慮不已。
在簽署條約的時候,英國要求歐盟各國承認它“有不參加統一的歐洲貨幣”,也就是說,當歐元在20世紀末建立的時候,英鎊會繼續存在下去,英國的中央銀行也將繼續制訂貨幣政策。
而這個條約正是李德斯期待已久的第一個訊號。
李德斯開始利用量子基金和國際遊資裡為此戰準備的價值300億美元的里拉(借入),價值300億美元的英鎊(借入),200億的利率期貨(買入)。
金融監管者都沒有充分意識到量子基金的能量;等到他們意識到的時候,一切已經太晚了。
世界上最強大的宏觀對沖基金,量子基金將李德斯在的率領下,與英國政府展開一場面對面的決鬥。
1992年8月28日
英國財政大臣萊蒙在財政部大樓前發表了措辭最嚴厲的演講,這被視為對金融投機家的最後通牒;。
“為了明確英國的立場,我認為英鎊不可能貶值,英國不會退出匯率機制,我們對匯率機制負有絕對義務,這就是我們的政策──我們政策的核心。”
萊蒙可不是光說不做的,就在講話當天,英格蘭銀行在市場上買進了33億英鎊,以顯示維持英鎊匯率的決心。
問題在於,33億英鎊就足以抑制全世界金融投機家的熱情和慾望嗎?
如果繼續試探下去,英格蘭銀行還能拿出多少錢?
英格蘭銀行一直在拆解很多國有企業和資產,甚至包括外匯儲備,努力維持匯率,但是大量持續的英鎊和里拉進入市場,人們出現了恐慌。
1992年9月10日
最後一根釘子終於落到了英國人的肩膀上:
《華爾街日報》刊登了德國中央銀行行長施萊辛格的一篇訪談,其中閃爍其辭的提到:“歐洲貨幣體系不穩定的問題只能透過部分國家貨幣的貶值來解決…”
德國人已經拋棄了英國。
德國人解除了他們對倫敦的保護,使這個金融中心完全暴露在全球宏觀對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