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6章 一言難盡 (第1/2頁)
遊子楊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楊小路當然沒有意見,微笑點頭示意。於是茶館老闆興高采烈地收起原石,很大方地拿出來一罐好茶,用最好的泉水燒開沖泡。
不愧是好水配好茶,茶一衝開,茶湯紅豔明亮,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濃郁,淡淡的清香,隨著蒸騰的熱氣,進入鼻息中,一股舒爽通透又香甜的感覺湧上來,讓人唇齒生津,躍躍欲試。
隨著香茶注入茶盞中,進口之時,初為苦澀,後為甘甜的茶水讓大家的談性逐漸濃厚起來。
隨著大家有唱有和,有前有後,七嘴八舌又有條不紊地敘述加補充,終於讓楊小路理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那兩團已經區分出正邪的慾望之氣的主人也明瞭,是張虎,張順哥倆。
這是一戶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家庭,一對年輕夫婦在時代的影響下,老人的教育下,執念於有人就有勢的多子多福理念的支配下,生了三個兒子。
生活所迫,夫妻倆起早貪黑的忙碌於地地壠田間,雖然辛苦,倒也能維持生活。
夫妻倆文化所限,也沒有時間教育子女,想起來說兩句,打兩下,忙自己的事想不起來,任其成長。
好在帶帶拉拉老大六七歲了,能幫著家裡乾點簡單的家務,看著弟弟了。
老大從懂事開始,受的最多的教育就是:你是老大,要照顧弟弟!這句話也開啟了老大任勞任怨,只能付出,不能索取的人生。
老大從上幼兒園開始,就能挎著小竹筐,巴扎著兩條小短腿,跟著奶奶到田間地頭,挖野菜回家餵雞鴨鵝。
再稍大點,或牽著牛,或牽著馬(農村種地離不了牛馬,幾乎家家都有,不求啥樣,能幹活就行),去草地中放牧,嬌小的身影,雙手緊緊握著韁繩,儘量遠的離開在他眼中那龐大的動物,生怕一不小心,就把他這小小的身軀踩扁了。
放牧的時間一般是後半下午,一直放到接近黑天,動物才能吃飽,放牧中既要躲避龐大的牲畜,還要小心腳下的蛇鼠以及泥坑,尤其是蚊蟲叮咬,讓小小的人兒苦不堪言。
老大再大點兒就被家長領著到田地間耕作,性格使之然,老大做事能吃苦,能忍耐,認認真真,紮紮實實,於是農活少不了他了。
幹著幹著就得到了鄰居的讚賞:“你家老大幹農活真像樣,一把好手,以後就是種地的命!”
等到弟弟們逐漸長到像他初入田地幹活那麼大時,也被拉到田地裡。
但不同的人,不同的命,倆弟弟到田地裡後,不是偷懶,就是玩耍、搗亂,幾次三番,被父母和鄰居定義為不是那塊幹活的料,遂順其自然。
於是老大老黃牛年一般,家裡田間辛苦忙碌,而弟弟們玩耍打鬧,吃喝玩樂,到處惹是生非。
這種生活一直持續到老大15歲那年初中畢業,考上了公費師範生,國家給每個月20多元錢的生活費。於是老大靠著這二每月20多元錢上完了師範,加了工作。
每月200多元的工資,去了函授大學文憑的費用,就所剩無幾。好在是被分到了偏遠山區的農村學校,管吃管住,否則……真是沒法否則……。
別人避之唯恐不及的地方,卻成了老大的救困稻草。當然,畢業之初,老大也曾祈求是否可以託託關係(一點生活用品和家長的面子就可改變老大的命運)把自己安排的一個條件相對好的地方,被父母嚴詞拒絕了:“沒那個能力!”
在那偏遠的苦寒之地,苦熬了三年,終於一次偶然的機會,有人替換,走出了那個大山,老大從18歲變成了21歲。
調到了條件稍微好一點的農村學校,過了四年,25週歲那年的夏天調到了市裡的學校。
上班的那時起,父母的話從:你是老大,要照顧弟弟。又增加了一句:你有工作,你的兩個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