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八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小弟子一臉困惑地跑來問:“師父啊,我遇到了個難題。太陽病,得了八九天了,症狀跟瘧疾似的,一會兒冷一會兒熱,這該怎麼治啊?”
張仲景仙師一聽,清了清嗓子,說道:“小徒啊,你可聽好了。太陽病,要是得了八九天,症狀跟瘧疾似的,一會兒發熱一會兒惡寒,但熱多寒少,這說明病情有點微妙了。要是這人還不嘔吐,大便也正常,每天發個兩三次燒,脈搏呢,微微有點緩,嘿,那恭喜你,他這是要好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一亮:“真的嗎?師父,那要是沒好怎麼辦?”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繼續講:“別急嘛,要是脈搏微弱,還特別怕冷,這就說明陰陽兩虛了,這時候可千萬別再發汗、催吐或者瀉下了,不然病情就更麻煩了。要是這人臉上還熱乎乎的,看著像是有火,那他這病啊,還沒好呢。為啥呢?因為他身體裡的汗出不來啊,汗憋在裡頭,身子就會癢得難受。這時候啊,就得用上咱們的桂枝麻黃各半湯了。”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圓圓的:“桂枝麻黃各半湯?聽起來好厲害的樣子!師父,快給我講講這方子怎麼配吧!”
張仲景仙師哈哈一笑,開始詳細講解:“好嘞,我這就給你說說。桂枝麻黃各半湯啊,其實就是桂枝湯和麻黃湯各取三份,混在一起煮。咱們先來看看桂枝湯的配料和做法。”
張仲景仙師拿起紙筆,開始寫寫畫畫:“桂枝三兩(換算成現代就是15克啦),要記得去皮哦;芍藥三兩(也是15克),這個不用多說,補血聖品;甘草二兩(10克),炙過的,調和藥性;生薑三兩(15克),切片,這個嘛,驅寒暖胃;大棗十二枚(這個沒法精確換算,但大概就是一把啦),劈開,讓藥性更好地出來。把這五味藥放到鍋裡,加上七升水,也就是現在的1400毫升左右,煮啊煮,煮到只剩三升,也就是600毫升左右,把藥渣去掉,溫著喝,一天喝三次。”
小弟子聽得津津有味,還不忘點頭:“嗯嗯,師父,那麻黃湯呢?”
張仲景仙師笑了笑,繼續講:“麻黃湯也不難。麻黃三兩(15克),去節,這個可是發汗的猛將;桂枝三兩(15克),去皮,跟桂枝湯裡的桂枝一樣;甘草一兩(5克),炙過的,調和藥性;杏仁七十枚(這個嘛,大概就是現在的40克左右啦),去皮尖,這個能止咳平喘。把這四味藥放到鍋裡,加上九升水,也就是現在的1800毫升左右,先煮麻黃,煮到水少了二升,也就是煮到剩1600毫升左右,把上頭的沫沫去掉,然後加上其他藥,再煮,煮到只剩二升半,也就是現在的500毫升左右,把藥渣去掉,溫著喝。記得啊,喝完藥得蓋被子捂汗,出點微汗就好,別出大汗,不然病可除不了。”
小弟子聽得一愣一愣的,但還是不忘記記筆記。
張仲景仙師繼續說:“至於桂枝麻黃各半湯嘛,就更簡單了。就是把桂枝湯和麻黃湯各煮三份,混在一起,一頓喝完。喝完藥再蓋被子捂一會兒,要是全身微微出汗,那就更好了。記住啊,汗可不能出得太多,像水流一樣可不行,不然病可除不掉。要是喝完一劑藥,汗出病就好了,那就別喝了。要是汗沒出,就再喝一劑,還是按剛才的方法。要是還不出汗,那就縮短喝藥的間隔時間,半天內把三劑藥都喝完。要是病情重的話,那就一天一夜內喝完三劑藥,隨時觀察病情變化。”
小弟子聽得連連點頭:“師父,那喝藥期間有啥忌口嗎?”
張仲景仙師摸了摸下巴,一本正經地說:“當然有啦。生冷、粘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惡等物都不能吃。為啥呢?因為這些食物啊,都會影響藥效,讓你的病好得更慢。”
小弟子一聽,吐了吐舌頭:“師父,我記住了。那這些藥材都有啥作用啊?”
張仲景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