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八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有一天,一個求知慾旺盛的小弟子,瞪著一雙求知若渴的大眼睛,蹦躂到張仲景仙師面前,滿臉好奇地問道:“仙師啊,我聽說傷寒這傢伙要是溜達到了厥陰這個地盤,那可咋整啊?有啥方子能對付它不?”
張仲景仙師一聽,嘿,這小傢伙還挺上道兒,便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鬚,慢悠悠地說:“哦,你問到了傷寒傳入厥陰這事兒啊,那可是有點棘手的哦。不過別怕,咱們有法寶!這時候,病人的脈象啊,就像被弦繃緊了一樣,又沉又急,時不時還發個燒,冷得直打哆嗦,心裡還煩得要命,想吐又吐不出來,這時候啊,桂枝當歸湯就是咱們的救星啦!但要是嚴重到連蛔蟲都吐出來了,那烏梅丸就得閃亮登場咯!”
小弟子一聽,眼睛瞪得更圓了,連忙追問:“那這兩個方子怎麼做呢?仙師,您可得細細道來,我這耳朵已經豎得像天線寶寶一樣直了!”
張仲景仙師一聽,笑得鬍子都顫了顫,說:“好嘞,我這就給你細細道來,不過咱們得先把古代的計量單位換算成現代的,不然你回去得被藥材店老闆當成外星人。古代的一兩,咱們現在就當它是5克吧,這樣好算多了。”
桂枝當歸湯:溫暖你的心,驅散傷寒的魔法湯
首先啊,咱們來看看桂枝當歸湯這個方子。你得準備桂枝10克(二兩嘛,就是2乘以5),當歸15克(三兩,3乘以5),半夏50克(注意啦,這裡的一升可是個老計量,咱們就估算成50克吧,別較真兒),芍藥15克(三兩),黃柏10克(二兩),炙甘草10克(二兩,炙甘草就是炒過的甘草,更溫和一些)。
把這些寶貝一股腦兒扔進鍋裡,加上7升水(咱們就換算成7000毫升吧,雖然實際煮的時候用不了這麼多,但你得有個概念不是?),然後慢慢熬,熬到只剩4升(4000毫升)的時候,把藥渣過濾掉,分成三份,早晚飯後各來一份,溫溫的喝下去,保證你暖暖的,傷寒病毒都得靠邊站!
烏梅丸:蛔蟲見了都逃跑的神奇丸子
接下來啊,咱們說說烏梅丸。這個方子可就複雜多了,得準備烏梅300顆(別怕,這是古時候的說法,咱們現在用個大約數,大概300克左右吧),細辛30克(六兩),乾薑50克(十兩,乾薑可是暖胃的好東西),黃連80克(十六兩,黃連苦是苦了點,但對付傷寒可是有一手),當歸20克(四兩),附子30克(炮去皮,六兩,附子得炮製過才能用,安全第一),蜀椒20克(出汗,四兩,這裡的出汗是指炒過之後的蜀椒,更香更辣),桂枝30克(去皮,六兩),人參30克(六兩,補氣神器),黃柏30克(六兩)。
哎呀,這麼多藥材,看得我都眼花繚亂了!不過別急,咱們一步步來。首先,把這些藥材分別搗碎,然後混在一起。接著,用苦酒(就是醋啦,古人真愛玩文字遊戲)泡烏梅一整夜,讓烏梅吸飽了醋的精華。第二天,把烏梅的核去掉,放在五斗米下面蒸(五斗米是多少?別管了,你就想象成一大堆米就行了),等米飯熟了,烏梅也就變得軟糯糯的了,這時候把它們搗成泥。
然後啊,把之前混好的藥材放在一起,加點蜂蜜,就像做手工麵糰一樣揉啊揉,揉到它們相親相愛,融為一體。接著,把它們放進模具裡,做成小丸子,每個丸子大概跟梧桐子那麼大(梧桐子有多大?嗯,你就想象成比小豌豆還小那麼一點點的樣子吧)。
最後一步,也是最關鍵的,就是吃藥啦!飯前吃,一次吃十個小丸子,一天吃三次。剛開始可能覺得效果不明顯,別急,慢慢加到每次二十丸,效果槓槓的!不過記住哦,吃藥期間,生冷的食物、油膩的、味道重的,都得靠邊站,不然藥效可就沒了哦!
說完了方子,咱們再來聊聊脈象。傷寒傳入厥陰的時候啊,病人的脈象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