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八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送朋友出門,總得揮揮手,出個汗表示一下吧。”
“再來說說這脈象數,數就是跳得快嘛。脈跳得快,說明病人的正氣充足,胃口好得能吃下一頭牛!你想啊,身體裡的正氣都在忙著打仗呢,打贏了當然得慶祝一下,吃點好吃的補補。”
“至於脈象微嘛,這就像是打仗打累了,需要好好休息一下。這時候,病人要是突然大汗淋漓,那就是身體在徹底放鬆,把剩下的病邪一股腦兒地趕出去。這就像是累了一天,終於能洗個熱水澡,那叫一個舒坦啊!”
弟子聽得津津有味,突然又想到了什麼:“師父,那要是脈象浮又遲,臉上熱得跟紅蘋果似的,還直打哆嗦,這又是什麼情況呢?”
仙師摸了摸下巴,思考了一下:“嗯,這種情況啊,就像是身體裡的正氣和病邪在打架,打得難解難分。不過呢,別擔心,過個六七天,病人應該能出一身汗,病也就好了。但要是這時候病人反而發起高燒來,那就得注意了,這病啊,可能還得再拖拖。”
“為啥呢?因為這遲脈啊,就像是身體裡的陽氣不足,就像個沒電的手機,想出汗都出不來。這時候,病人可能會覺得身上癢癢的,就像是手機沒電了還想玩遊戲,那種憋屈感,你懂吧?”
弟子點了點頭,又提出了一個新問題:“師父,那要是病了個六七天,手腳上的脈都跳得挺歡,病人卻煩躁得說不出話,這是怎麼回事呢?”
仙師嘆了口氣,搖了搖頭:“哎,這種情況啊,就像是身體裡的正氣和病邪在激烈交戰,病人煩得跟熱鍋上的螞蟻似的。這時候啊,病情還沒穩定下來呢,得繼續觀察。”
“不過啊,要是這時候病人的脈象變得平和了,人也不煩躁了,眼睛雖然有點重,但眼瞼內側卻泛著淡淡的黃色,那就說明病情快要好轉了。這就像是你熬夜加班後,雖然累得跟狗似的,但看到老闆給你發的獎金簡訊,心裡還是美滋滋的,對吧?”
弟子一聽,哈哈大笑:“師父,您這比喻真是太逗了!不過話說回來,這傷寒還真是千奇百怪啊,一會兒好一會兒壞的,讓人摸不著頭腦。”
仙師也笑了:“是啊,傷寒這東西啊,就像是個調皮搗蛋的孩子,總愛跟你玩捉迷藏。不過啊,只要你掌握了它的規律,就能輕鬆應對了。”
“就像你剛才問的那些問題啊,其實都是透過觀察脈象和病人的症狀來判斷病情的。脈象浮、數、微啊,就像是身體在給你傳送訊號,告訴你病情是好轉還是惡化。所以啊,學中醫啊,就像是在讀一本無字天書,得用心去感悟才行。”
張仲景仙師突然發了一條“微博”,內容是這樣的:“伏氣之病,以意候之,今月之內,欲知伏氣。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這話聽起來是不是跟唸咒似的?別急,讓我給你們翻譯翻譯,保證讓你們笑得前俯後仰,還能學到點真本事!
首先,“伏氣之病”,你可以想象成身體裡的“臥底”——那些平時不聲不響,關鍵時刻給你來個“驚喜”的病氣。它們就像潛伏在體內的特工,你不注意的時候,它們就安安靜靜的;但一旦時機成熟,嘿,那就得給你點顏色瞧瞧了!
“以意候之”,這可是張仲景仙師的獨門秘籍,意思是用咱們聰明的腦袋瓜子去感受、去預測。就像你玩遊戲,總能感覺到boSS什麼時候要放大招一樣,對待伏氣病,咱們也得學會“讀心術”,提前做好準備。
“今月之內,欲知伏氣”,這句更逗了,仙師彷彿在說:“嘿,朋友們,這個月咱們得留點心眼兒,看看那些潛伏的小傢伙們有沒有蠢蠢欲動。”
接下來是重頭戲——“假令舊有伏氣,當須脈之。”這可是中醫裡最炫酷的技能之一——脈診!想象一下,仙師一手搭在病人的手腕上,閉目凝神,彷彿在與病人的身體進行一場靈魂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