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八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有一天,張仲景仙師閒來無事,坐在他那古色古香的小醫館裡。這時,一位患者踉蹌著走進來,臉色蒼白,一看就是病得不輕。
仙師一看這架勢,立馬開啟“神醫模式”,慢條斯理地說:“來來來,讓我這雙‘透視眼’給你瞧瞧。”說著,便讓患者伸出胳膊,開始了他的“指尖上的舞蹈”。
“哎呀,你這脈象可真夠逗的,寸口這兒啊,陰陽兩邊都跟繃緊了的琴絃似的,緊得嘞!這感覺就像是兩個人在打架,誰也不讓誰,估計你最近是又吐又拉的,難受得緊吧?”仙師一邊摸脈,一邊搖頭晃腦,彷彿在給這位患者的身體開了一場“現場直播”。
患者一聽,驚訝得下巴都快掉地上了:“仙師,您真是神人啊!我這幾天確實上吐下瀉,整個人都快虛脫了。”
仙師微微一笑,繼續他的“單口相聲”:“別急,好戲還在後頭呢。你這脈象啊,雖然外面亂成一鍋粥,但要是哪天這緊繃勁兒突然鬆了,就像吵架的夫妻突然和好如初,那你這病啊,也就快好了。咱們就叫它‘緊去人安,此為欲解’吧!”
患者一聽,心裡那叫一個激動,彷彿看到了康復的曙光。但仙師話鋒一轉,又來了個大反轉:“不過呢,要是你這脈啊,慢吞吞的,跟蝸牛爬似的,過個六七天,還不想吃東西,那你就得小心了,這可是‘晚發’的跡象,說明身體裡啊,水液滯留,沒排出去呢!這時候啊,你的病啊,還沒解脫呢,得繼續調理。但要是胃口還好,能吃能喝,那就恭喜你了,你這是在向健康的大道上一路狂奔呢!”
聽到這裡,患者是又驚又喜,連連點頭,心想:“這仙師不僅醫術高超,還幽默風趣,看病都像是在聽相聲,這病啊,不治也好了一大半!”
當然,玩笑歸玩笑,張仲景仙師的這番話裡,可是蘊含著深厚的中醫智慧。寸口脈,也就是我們現在說的手腕內側的橈動脈,是中醫脈診的重要部位。陰陽俱緊,指的是脈象緊張有力,往往提示著外感風寒,正氣與邪氣在體內激烈交鋒。而吐利,則是身體在驅邪外出的一種表現,但如果脈象長時間不解,就可能意味著病情複雜,需要進一步檢查治療。
至於“緊去人安”,則是說當邪氣被驅逐,脈象恢復平和,病人自然會感到舒適,病情好轉。而脈象遲滯,不欲食,則可能是脾胃功能受損,水液代謝失常,這時候就需要調理脾胃,促進水液代謝,幫助身體恢復平衡。
這天,張仲景仙師他老人家心情格外好,決定給小徒弟們上一堂生動有趣的脈診課。
“咳咳,各位徒子徒孫們,豎起耳朵聽好了!今天咱們來聊聊寸口脈的那些事兒。”張仲景仙師捋了捋他那飄逸的長鬚,眼神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你們知道嗎?寸口脈啊,就像是身體的小喇叭,有啥風吹草動,它第一個就播報出來。”
“比如說,寸口脈要是浮起來,還大得跟吹氣球似的,這就意味著體內有熱氣了,就像夏天你喝了口熱湯,全身那個熱乎勁兒,懂了吧?”仙師說到這裡,故意做了個誇張的喝熱湯動作,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但是啊,奇怪的事情來了,這時候病人心裡那塊地兒,本該是軟軟的、暖暖的,卻偏偏硬得像塊石頭,你說這事兒怪不怪?”仙師眉頭一皺,假裝困惑的樣子,引得眾人紛紛點頭,表示贊同這“奇葩”現象。
“別急,咱們繼續分析。這時候啊,就得看看到底是哪個臟腑在搗鬼。如果是髒的問題,比如心肝脾肺腎這些大佬,那咱們就得用攻法,把它們體內的熱給趕出去,但切記,千萬別讓病人發汗。為啥呢?發汗就像給火爐添柴火,火越燒越旺,熱不就越來越厲害嗎?”仙師說到這裡,做了個拼命扇火的動作,大家又是一陣爆笑。
“那要是腑的問題呢?比如胃、大腸、小腸這些小弟們,咱們就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