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雲八百里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話說有一天,張仲景仙師正悠閒地在他的小醫館裡品茶,突然,一位面色略顯緊張的哥們兒走了進來。仙師抬頭一看,嘿,這哥們兒的臉,簡直就是調色盤轉世啊!尤其是那額頭到鼻樑這一段,咱們中醫叫“闕庭”,那叫一個青得發亮,青得深沉,青得讓人忍不住想吟詩一首:“啊,這青翠欲滴的闕庭,是春天的使者還是肝的呼喚?”(此處應有掌聲,但鑑於咱是文字版,你就自行腦補吧!)
仙師微微一笑,心裡已經有數了。他輕輕伸出手,就像是在撫摸一塊珍貴的玉石,不過這次,他是在摸那哥們兒闕庭上的“脈色”。啥是脈色?簡單說,就是透過觀察面板顏色、光澤來判斷身體內部的情況,這可是中醫望診的高深技巧哦!
仙師一邊摸還一邊唸叨:“闕庭脈色青而沉細,推之不移者,病在肝;青而浮大,推之隨轉者,病在膽。”這話聽著挺繞,但咱們用大白話加幽默翻譯一下,那就是:
“嘿,哥們兒,你看你額頭那青得跟翡翠似的,還沉著,細膩得跟嬰兒面板似的,但是吧,我這麼輕輕一按,它愣是不動,跟釘了釘子似的。這說明啥?說明你的肝可能有點小情緒,得注意養肝護肝啦!要是這青色呢,它還浮在表面,大大的,我一推,它還跟著跑,那就像是膽在裡頭撒歡兒呢,告訴你,膽兒可能也有點兒小狀況哦!”
這時候,你可能要問了,這望診咋就這麼神呢?別急,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咱們得知道,中醫講究的是“天人合一”,意思就是人體和自然界是息息相關的。你瞅瞅大自然,春天萬物復甦,樹木發芽,那是一片青綠。咱們人的肝呢,正好對應春天,主疏洩,喜歡條達舒暢,就像春天的樹木一樣生機勃勃。所以啊,肝要是出了問題,臉上,特別是闕庭這兒,就容易反映出青色來。
再來說說這“沉細”和“浮大”的區別。沉細啊,就像是深海的珊瑚,藏得深,不容易被察覺,但仔細一瞧,嘿,還真有那麼點兒意思,這往往代表病邪已經深入到肝臟內部了,得好好調養。而浮大呢,就像是海面上漂浮的氣球,一眼就能看到,風一吹還能跑兩圈,這說明病邪還在膽的外圍晃悠,還沒深入,但也不能掉以輕心。
說到這兒,你是不是覺得中醫的望診就像是在玩一場偵探遊戲?沒錯,咱們的身體就像是一本無字天書,而中醫大夫們,就是那最厲害的偵探,透過一點點線索,就能抽絲剝繭,找到病因所在。
不過,話說回來,張仲景仙師的這套望診技巧,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那得是多少個日夜,對著病人,對著書本,反覆琢磨,反覆實踐,才練就了這雙“火眼金睛”。所以啊,咱們平時也得多留心自己的身體,畢竟,身體是革命的本錢,自己才是最瞭解自己的人。
張仲景仙師說的這段:“闕庭脈色赤而沉細,推之參差不齊者,病在心;赤而橫弋,推之愈赤者,病在小腸。”聽著挺高大上的吧?別急,咱們慢慢來!
首先啊,咱們得明白啥是“闕庭”。闕庭啊,說白了就是你的額頭加上鼻樑這一帶,古代中醫覺得這兒是反映你身體內部狀況的小視窗,就像手機的電量顯示格,一看顏色就知道電量足不足。所以,張仲景仙師就是透過觀察這兒的顏色、光澤來判斷你身體哪兒不對勁的。
“闕庭脈色赤而沉細”,這句話咱們得拆開來看。先說“赤”,那就是紅啦,可不是那種健康的粉紅,而是有點過頭的紅,就像你吃了超辣火鍋後,臉上冒的那種火辣辣的紅。然後“沉細”呢,就是說這紅顏色不是浮在表面,而是藏在面板下面,細細的一條條,像是藏在沙漠裡的紅寶石,得仔細挖才能發現。這時候,如果你用手輕輕一推,發現這些紅線條還參差不齊,有的地方深,有的地方淺,那就要小心了,張仲景仙師說了,這是心臟在向你發出求救訊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