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怒愛恨時更能發現涵養 (第1/1頁)
五奕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喜怒愛恨時更能發現涵養
明朝時期的呂坤認為:不可以用大的利益去換取小的義氣,更何況怎麼能用細小的利益去損大的道義呢?貪婪的人應該以此為戒啊!
對自己身心傷害的不是什麼刀劍,也不是什麼賊寇仇人,而是自己邪惡的心把自己殺害了。這並不是危言聳聽。
即使有堯帝一樣的眉毛,舜帝--樣的眼睛,周文王那樣的身材,孔子那樣的步態,而心卻像盜蹠那樣壞,這樣的人是正人君子所瞧不起的。假若有上述各位聖賢那樣的高貴品質,就算相貌長得和盜蹠一樣,又有什麼問題呢?
研究學術應當把不愧良心、不損害志向放在首位,同時要審察自己的心志是符合自然規律,還是主觀意志。就算是符合客觀規律,也還應該審察它是一般的意向還是自然規律。
做學問的人要在自己心中加強修養的話,只要把自己的人慾之心剋制就可以達到。
心要常常安適,那麼就算是處於憂愁勞苦、心存謹慎之中,或處在窮困艱難、壓抑憂鬱的時候,同樣也要有這種胸懷。
不怕濃妝豔抹的到來,只怕它離去時心中掛戀,依依不捨。以前都沒有萌芽過,還說什麼生機呢?平常時說話小心謹慎還容易做到,為什麼呢?是因為有心收斂的緣故。
唯有在喜怒愛恨時講出的話符合分寸,沒有讓人厭煩的地方,才看得出一個人的涵養。信口胡言,行動有誤,都是不用心考慮的緣故。因此君子在未做事前已有定見,遇到事情又認真思考,假如是見識所看不到的,力量所達不到的,就算出現失誤,也問心無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