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仁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學生的小食物是五花八門的,有的是炒熟了豌豆,有的是幾隻小菱角,有的是小甜瓜,有的是小餅乾,最不濟也得有幾個飯糰子,或是用一個小瓶子裝點炒麵。
當然炒麵也很有講究的,有的炒麵是大麥炒熟以後磨成的,就比較一般;有的炒麵是小麥炒熟以後磨的面,那就很細膩了;最好的炒麵要數用糯米炒熟後磨成面,荊州人叫做仙米子面( “仙米子”它是與“陰米子”相對的一種不同的做法)。
一般仙米子麵食用是加豬油、紅糖,再用熱水衝調成糊糊了吃。可是學生在學校就沒有家裡的那個條件,就只能把瓶子開啟,倒一點在手心,再往嘴裡喂。就是在這一開、一倒、一喂的過程中,那個香味的影響力是傳播特別快的。如果是在教室裡的話,就可以瀰漫整個教室,如果是在樹蔭下或是球檯邊,那就引得大家扭頭尋找這香味的來源、方向,並在心裡仔細辨別這種香味的小食物屬於什麼東西。
雖然那個時候物質條件差,但是農村家庭會用夏秋收穫到的糧食,千方百計地把它們做成可口的食物的,除非家裡人口多,家裡的主要婦女不會製作,那就另當別論了。
能成為交換分享食物的同學,那也是有些講究的。比如同是男生,:()人民公社三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