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部分 (第1/4頁)
南方網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商,暗積錢糧。擇機幫助各國質子,先嫌了人情再說;一旦他日質子迴歸本國,竟承大統。憑此人情,想來入仕甚易;憑那錢糧,興國養兵皆不在話下。此乃‘奇貨可居’之計。不知道兄意下如何?”
鎮元大仙聞言大喜,雖知胡盧話未盡說,但也不再多問,只讚道:“此計大妙,正是進可攻退可守,不論花落誰家,皆能佔得先手。”遂謝過胡盧,復回五莊觀不提。
另一邊,元始天尊收了韓非、李斯兩個弟子,全了顏面,亦不再說閒言碎語;繼而專心學說政事,先後兩次入仕於齊,三次被推為祭酒;兩次入仕於楚,擔任蘭陵令;亦曾入仁於趙,拜為上卿。但總體而言。最終未能擔任一國之相;比起雲中子和廣成子亦強不到哪裡去。這本來就讓元始天尊覺得很沒面子,偏偏聽說申公豹無令而奉胡盧為師。又化名申不害,時任韓國之相,稱雄一時;元始天尊如何不怒?
165回 君不正臣投外國 父不正子奔他鄉
嚴格來說.申公豹求學於鬼谷,和烏雲仙是有區別的:一個執後輩之禮,一個執弟子之禮,即使大家均用化名,申不害亦不能算是鬼谷子的弟子。簡單地說,申不害與鬼谷子有學藝、授業之實,而無師徒之名。這一點,胡盧是知道的,但卻不曾在意,對申公豹一視同仁,亦不強求;因此,申公豹格外感激。進而認為胡盧果然不負盛名。
出谷之後,化名為申不害的申公豹,亦不曾借用鬼谷子的名頭,宣揚的更非胡盧的理念,而是結合胡盧的思想方法,將闡教的學說加以改造。提出了以“術”、“法”、“勢”、“名”等觀點為基礎,總體上比較偏向“法家”的大雜燴。
申不害說:“君之所以尊者。令也。令之不行,是無君也,故明君慎之。”“權勢”是君主的本錢;令是權力的表現,是一種由上而下的“勢”能。為了確保“勢”,令出須有“名”,大約是名正言順之意;令出須講“法”,大約是講究策略,不能單憑喜好,需要兼顧多種因素的影響;對此,申不害曾說:“君必有明法正義,若懸權衡以秤輕重。”令行須按“術”,大約是在執行法的前提下使用的,乃是一種帝王心術,並不對外公開;對此。申不害又說:“君如身,臣如手。”
綜上所述,申不害的學說在當時很有市場,不然他也不會成為一國之相。化名申不害的申公豹,即得盛名權勢,宣揚傳授的卻是闡教道統。終歸申公豹受了鎮元大仙。尤其是胡盧的影響,兼之未得本教真髓,宣揚過程中難免加上自己的理解,乃至最終傳授的闡教道統有所差別。
儘管申公豹自認為問心無愧。奈何元始天尊不這麼認為;倘若換個時候,或者元始天尊會理解申公釣的用意,即使心中不悅,至多不過斥責申公豹幾句,但在內心卻是歡喜的。這就如同鎮元大仙遣姜尚入世,身化管仲一般,雖然在行事過程中使用乃至無意宣揚了多家學說,但其最終目的卻是振興名教。
只能說造化弄人,元始天尊親自入世,化名荀子,竟然被一個“仰慕他教”的弟子給比下去了。為什麼門下會“仰慕他教”?為什麼做老師的竟然比不過自己“仰慕他教”的弟子?是你元始天尊無才?還是任人唯親,卸磨殺驢,不能善待有功的門徒?雖然尚無多事之人對此說什麼,但是無論如何均不會漲元始天尊的面子。
元始天尊很生氣,原本有意重罰申公豹,卻有不得不心存顧忌。罰申公豹易,堵天下之口難;不論申公妁的行為屬於什麼性質,總是有功於闡教。一旦重罰,即使申公豹無令而行在先,傳揚出去,亦顯得元始天尊沒有容人之量。儘管修行他教道法在任何時候都是一種違忌,但各教間的交流卻是正常行為,不能禁止的。否則就是歧視他教,容易引起他教不滿,進而引發孤立、敵視等行為。
因此,元始天尊最終能做的,不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