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部分 (第4/5頁)
京文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將,若是擒住趙雲,必能趁機拿下大谷關,便命黃忠領荊州的所有騎兵追擊趙雲,務必趕在趙雲入關前,將他擒拿。
黃忠聚齊荊州軍八千騎兵,對趙雲部急追不捨,趙雲這三千多人在剛才的戰鬥似乎有些疲累了,被黃忠漸漸趕上。
趙雲到了關門,而黃忠的荊州騎兵也到了關門。
城頭的陳到對著城下喝道:“趙將軍,敵軍相距太近,若是現在開啟城門放你進來,荊州軍也會尾隨進來,恕我不能開門,勞防趙將軍你去伊闕關暫避一時吧。”
趙雲恨恨地一拍白龍馬,撥轉馬頭,就往西邊的伊闕關跑去。
伊闕關跟大谷關同是洛陽八關之一,在大谷關西四十里外,是洛陽南龍門山和香山的闕口,兩山夾峙,伊河穿流其中,是洛陽東南面的重要關隘,其間山谷相連,自古為防守要地。
黃忠的八千騎兵在攻打關隘上註定發揮不了用處,但在野戰上當仁不讓,特別是對付魏延這樣擾人清夢的夜襲敵軍,黃忠追得特別起勁。
追了十多里地,黃忠這八千騎兵只是跟在趙雲那三千騎兵的屁股後面,一直沒追上,卻也沒有相距很遠。黃忠的副將勸諫黃忠道:“將軍,兵法有云,窮寇勿追,我們即使追到伊闕關,趙雲也會逃入關裡,我們全是騎兵,無能為力,不如先回吧。”
黃忠便起了領兵返回的念頭,親自斷後的趙雲遙見黃忠想要撤兵返回,擔心無法完成主公魏延交待的戰術任務,便策馬挺槍,厲聲大喝道:“黃忠老兒,適才你追趕得挺起勁的嘛,你以為爺爺我怕了你不成,你敢來跟你趙爺爺大戰三百合嗎?”
第430章 【刺死刑道榮!】
黃忠見趙雲驕傲不可一世的樣子,心中憤怒,撥轉馬頭,策馬揮刀,直奔趙雲:“無知小輩,安敢如此託大,納命來!”
黃忠相貌威武,氣勢十足,尋常將領碰到他,氣勢上都輸了幾成,趙雲在此之前很少跟這樣級數的對手交手,也屏氣凝神,認真對待。
兩馬交錯,兩人戰在一處,黃忠力大刀沉,刀法精湛,趙雲亮銀槍飄逸非凡,槍法極為精妙,兩人鬥得難解難分。
鬥了三十多個回合,冷靜的趙雲想起主公魏延交代好的戰術,槍法上開始有些散漫,又過了二十回合,趙雲便裝出不敵的樣子,撥馬而逃。
趙雲麾下這三千多騎兵都是魏軍的精銳騎兵,戰馬皆是北方草原的良馬,雙邊馬鐙、高橋馬鞍、馬蹄鐵都裝備上了,而且這三種東西都是魏軍下屬的兵工場標準化製作出來的。
反觀黃忠這八千荊州騎兵的戰馬都是東拼七湊出來,荊州軍雖然在一年前從隱秘通道得到魏軍雙邊馬鐙、高橋馬鞍、馬蹄鐵並仿造出來,但因為劉表向來不重視製造工藝,這些馬具的打造全交給世家人物的產業,而那些世家人物貪財好利,以次充好弄虛作假是家常便飯,所以荊州軍的三種馬具不僅產量上不如魏軍,質量上更加不及。
趙雲若真的想從黃忠的追擊中逃離,用盡全力跑開,早就把黃忠甩的沒影,但為了執行魏延交代給他的任務,趙雲這三千騎兵還是放慢了馬速,保持跟黃忠八千騎兵相距十幾丈。
又跑了十幾裡地,黃忠有想撤兵回返的意圖,趙雲便效仿魏延,採用後世蒙古人的歹射法,三千中央騎兵們一邊策馬往前跑,一邊拿起背後的馬弓,拿起箭囊裡的弓箭,往後攢射。
因為中央騎兵是在後退時往後射箭的,箭羽是往後走的,後方的黃忠八千荊州騎兵追兵是迎著箭上,而荊州騎兵若是射箭,他們的弓箭向前射出的時候是追著中央騎兵的,在弓箭射程中,弓箭射到對方身上有近一秒的時間,在馬上一秒的時間馬能跑出三四丈,中央騎兵的箭羽往後射去,迎著荊州騎兵縮短了三四丈,而後方荊州騎兵的箭要想射到對方要多出四五丈,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