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口吐蓮花 (第2/3頁)
寒寺敲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散兵馬,隨後同下官回師京城。”
首先我把這次談話的主題告訴朱高煦,觀察著他的表情。不出我所料,朱高煦聽到我說的話之後,瞬間怒髮衝冠。
“本王憑什麼要聽他的號令?本王如今兵強馬壯,將士一心,隨時可以直插順天活捉偽帝,重振朝綱。為什麼非得遣散軍士,然後被押解回到順天,讓那皇帝砍頭?朝廷難道只會痴心妄想?”
“王爺,誰說你要被押解回京呢?臣不是說了嗎?是班師回朝,除了這段時間臨時組成的各路部隊需要遣散之外,王爺本身的近衛部隊都可以保留下來,而且當今聖上懷柔,不可能殺自己皇叔的,王爺千萬放心。”
我的解釋並沒有引來朱高煦的積極答覆,他只是冷笑一聲:“我那侄子看起來不是厲害之人,可心地非常歹毒,就算,就算他不殺我,回去等待本王的怕也是一輩子的幽靜,在我那侄子登基之後,我便知道自己早晚都有這一天,現在他還沒有對我直接下手,我才能趁此機會起兵反抗。如果我什麼都不做的話,那無疑是束手就擒,引頸受戮。”
雖然我不願意承認,但是按照古代帝王的一般做法,肯定會在自己坐穩皇位之後,將有威脅的人通通除去,我不相信朱瞻基是個例外。所以聽到朱高煦的話之後,我也找不到沒有什麼能反駁他的地方。
“沒話講了吧小子,本王告訴你,沒有一個皇帝很容忍我這般人,我敢跟你打賭,如果我大哥沒有這麼早死的話,我應該撐不到我那侄子登基的時候了,因為我大哥會找機會先幹掉我。”
我發現越是直白的話,對我的殺傷力越大,因為我覺得他講的話都是真實可能發生的,我沒有辦法去反駁,我也不知道怎麼去勸他,只能默默的點了點頭。
“我爹在靖難之時不止一次說過,我特別像他,而且也不止一次的說過,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可是我爹他當上皇帝之後,他不認賬了!除了打仗的時候需要我之外,平時我幾乎難以參與到朝政之中,反而是我那懦弱的大哥竟然穩穩的坐上了太子之位,你說如果我爹,多活一年,在我大哥死後,我會不會被我爹立為太子?”
“王爺,您的想法不太可能實現,人生沒有重來的機會,而且就算是先帝比文皇帝早死,那文皇帝可能也會跟高皇帝一樣,把當今聖上推上皇位,畢竟是文皇帝的好聖孫。”
我只有告訴朱高煦一個比較殘酷的事實。
“你說的沒錯,所以本王也不介意再來一次靖難之役,不過此仗不再需要本王率兵從燕地打到應天府,只需從山東達到順天便可成功,小子,我看你是個人才,不如棄暗投明轉到本王的賬下,本王成功之後絕不會虧待你。”
朱高煦突然轉移了話題,竟然想讓我在他這裡來做事,而且還說我是個人才,這倒是我這二十多年失敗人生當中第一次被如此高階別的人物,真心實意的誇讚,一下子讓我腰桿不自覺的挺了起來,原來我也這麼牛逼。
“這怕不成,王爺我這才掛著錦衣衛鎮撫使的職位呢,你看我身上這件飛魚服穿都還沒穿熱乎呢,這件事情我們稍後再談。不過王爺我還有一個想法,就是你看能不能接受,把你的封地移一下,從中原換到北方去,比如在順天府的更北方,就像太宗文皇帝做燕王時候一樣,衛國戍邊,這樣你也可以自由自在的過活,大家也能看到一段宗室守國門,天子死社稷的美事。”
我的腦袋裡面轉了一下,把我的想法給朱高煦說了出來,我覺得這是一個兩全其美的辦法,朱瞻基也不願自己手上沾了至親的血,至少現在不想,朱高煦也有機會重新證明一下自己的武功,甚至有可能挽回一下自己的聲望。
朱高煦是一個有名的打仗王爺,歷史上靖難之役的時候很多場大戰朱高旭都是功不可沒,不然朱棣也不會多次告訴他世子多病,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