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頁 (第1/2頁)
吳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他因未攜帶兵器,不便冒險追擊,便等了一會兒。最先爬進洞來的是兵士龍井,一身山民打扮,頭上裹著白布。他腰間別著火把和張珏的腰刀,進來先將兵刃奉給張珏。
張珏道:&ldo;我不是派你和田川監視工匠嗎?你怎麼突然跑這裡來了?&rdo;龍井道:&ldo;小的和田川一直跟著唐平呢。他適才到茶肆吃熱豆腐,我們一路跟了來。正好有人來茶肆喊人,說張將軍需要幫手,之前小的又曾聽到過響箭聲音,怕出了事,所以趕來看看。小的攀山慣了,最先下來。&rdo;忽驚見天光飛泉美景,不由得愣住,好半晌才道:&ldo;這就是天泉嗎?原來傳說是真的。&rdo;
張珏道:&ldo;那邊還有一個更大的山洞。&rdo;龍井遂點燃火把,來到大山洞,環視一圈,道:&ldo;小的是本地人,居然也不知道這裡有個山洞,而且是洞中有洞。&rdo;
說話間,張萬也跟著爬了進來,道:&ldo;這條通道又窄又長,胖子還真進不來。&rdo;
張珏便命龍井留在大洞中等候其他人,自己與張萬先舉火把鑽進門屏旁的石洞。洞中高低起伏,腳下和兩邊都是岩石,不乏尖銳凸出之處,有經人工開鑿的痕跡。二人小心翼翼,又直不起身子,行進得十分緩慢。
張萬道:&ldo;這洞怎麼這麼長,走了這麼遠,早該過了梅林了。呀,這……這該不會是通往護國寺地下的儲糧洞吧?&rdo;張珏驀然醒悟,道:&ldo;還真是。快,快走,也許還來得及堵住歹人。&rdo;
又走了一段,前面道口被封死。張萬道:&ldo;呀,沒路了。&rdo;張珏道:&ldo;你讓開,讓我看看。&rdo;張萬便側身緊貼到石壁上,讓張珏透過。
張珏撫摸了一遍道口,道:&ldo;這不是石頭,這是扇木門,應該就是出口。&rdo;
用力一推,卻是紋絲不動。心念一動,便握住門板上的橫閂,往旁側拉去‐‐&ldo;嘩嘩&rdo;一陣響動,木門滑到一邊。一陣陰風襲來,吹得張萬手中的火把東倒西歪,火苗差點飄到臉上。張萬道:&ldo;一定又是個大洞。&rdo;
木門出口處尚堆著幾大麻袋糧食,張珏用力將麻袋推倒,接了火把,跨過麻袋,舉火一照‐‐這才發現那堵住洞口的木門並不是門,而是偽裝成了一個木櫃,木櫃上堆有陳年帳本及雜物。若不是事先知曉機關,根本不會有人發現櫃子後還有一個洞口。
張萬緊跟出來,見四周堆滿一袋一袋的糧食,歡聲叫道:&ldo;果然是護國寺的儲糧洞。&rdo;
寺廟多有利用閒置資金購糧儲備的傳統,護國寺亦是如此。每每到大災大難之時,有能力賑濟災民的,除了官府和大戶之外,便是寺廟。
有一些大寺廟,所儲藏糧食甚至不比地方官倉少。張珏目下所站便是護國寺糧窖所在地,原是一處天然洞穴,位於藏經樓之下,正是做糧倉的極佳場所。通常寺裡管事拿錢買了糧食後,再僱人用雞公車推上山,自藏經樓便室地道搬進糧窖。軍中乏糧時,也會臨時向護國寺借濟。但問題是,張珏來過好幾次儲糧洞,竟然也不知道這裡面洞中有洞,那麼那些蒙古人又是如何知道的呢?
他一時不及多想,直奔上臺階,地窖入口的翻板卻是自外面鎖上的。
張珏便解下腰刀,用力敲打鋼板,叫道:&ldo;來人,快來人,開了翻板!&rdo;
那翻板是精鋼所鑄,一時&ldo;咚咚&rdo;作響,當即有僧人聽見,奔過來問道:&ldo;誰在下面?&rdo;張珏道:&ldo;我,張珏。快叫人開了翻板。&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