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九十二章 坐著火車去宣府 (第2/4頁)
吾誰與歸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奢戶相比,又是如此的明顯。」
朱祁鈺平靜的問道:「你在埋怨朕,埋怨人人都在稱聖明、英明的皇帝,為何沒有掃蕩天下疾苦,為何沒有大庇天下黎民,安有業、入有居、勞有得、闔家盡歡言。」
于謙、姚夔等一千臣子立刻就緊張了起來。「兒臣心中的確有怨氣。」朱見澄大大方方的承認了,天下黎民期盼英主,結果英主治下的大明江山,還是處處充斥著苦難,流離失所,這算是什麼英主?
「上知不移。」
「李賢、陳宗卿、姚龍、陳汝言、徐有貞等,聽聞兒臣疑惑,便是大笑,他們給臣的答案大抵是一樣的,他們說兒臣看到的苦難根本不算是什麼苦難。」「十數年前,兩廣生民南下西洋逃離,福建兩廣,甚至是江浙,都有百萬民亂,沸沸湯湯,雲貴川黔百姓逃入大山三十餘萬,南衙僭朝束手無策,陝西、甘肅、山西,百姓甚至要套入韃靼麾下求活。」「民亂四起,盜寇群生,百姓顛沛,流民無數,方為苦難。」
「現在太子南巡還得想發設法才能看到的苦難,在十數年前,只是尋常,地方官僚想瞞也瞞不住,家事國事天下事,不可能事事順意。」
「兒臣生下來之後,記事時,大明永珍更新,兒臣巡視南衙時,大明新政已初有成效,地方官員極盡全力想要兒臣看到的善和美是真的,孩兒自己看到的苦難也是真的。」
「行萬里路,只得一理,治國不易,治人更難,有些事,需要妥協,需要讓步,才能徹底的貫徹實行。」
「求其上,而得其中。」
朱祁鈺想了想回答道:「你已經學會把一件事辯證的看待了,如此便有了儲君的景象。」
「朕本事不大能力平庸,可是這江山社稷交到了朕的手裡,到底是沒有辱沒祖宗,世人讚我譽我,是真的,世人毀我謗我,也是真的對於這些攻擊詆譭,對於這些阿諛奉承,朕都能說一句無愧於心。」「還有,徐有貞媚上之言,不可輕信。」
于謙本來還想勸諫,看緊張的氣氛緩和,便打消了念頭,但是聽到陛下最後一句,也清楚了,為何徐有貞不肯回朝為官了,換成是他于謙,他也不會回來。
徐有貞的答案和其他人是一樣的!為什麼徐有貞的話就不能信!
「你是怎麼處置的?」朱祁鈺問到了太子的處置方案。
朱見澄頗為認真的說道:「兒臣依照大明律,將不孝子三人罰去了雞籠伐木,伐木累,卻有豐厚的勞動報酬,兒臣在南衙請南鎮撫司緹帥楊翰,稽查了一批遮奢豪戶,該殺的殺,該流的流,既然給狗常年吃肉,如此浪費,錢財來的便不會乾淨,兒臣翻了翻他們的腚下那些爛賬,果然是沒有乾淨的。」
「兒臣處置了江西若干貪官汙吏,大多數都流天山以北了。」
「兒臣給大明的織造繡娘提升了一些勞動報酬,大約每年漲了一枚銀幣,但大抵這一枚銀幣還是會被她們父母收去,但兒臣沒有更好的辦法了。」
這就是朱見澄為何會說治國不易,治人更難,他只是處理了一些不太重要的事兒,就發現他想要做到的真的很難實現。
就以給繡娘漲一銀勞動報酬之事,漲的這一銀,還是會被其父母收取去;
若是把這筆錢存到了銀莊,等到繡娘出嫁支取,又難免會有侵佔、貪腐之事,最後又變成了藏汙納垢,甚至繡娘為了支取這筆錢,還得賄賂有司,無論是用錢,還是用物,亦或者是用人。
當朱見澄真的設身處地的去思慮如何解決問題的時候,才發現,父親這些年,真的太不容易了,他處置的還是些邊角料,朝中大事,利益方方面面,更是繁雜更難處置。
他的父親已經做的很好了。
朱祁鈺開口說道:「你其實換個思路,江寧織造,滿五年的繡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