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莊宗李存勖(四十二) (第1/2頁)
文筆生輝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924年,即後唐同光二年的六月甲戌日,後唐王朝的中樞機構迎來了一系列的人事變動和加封。中書侍郎兼吏部尚書、平章事、宏文館大學士豆盧革,因其卓越的政績和貢獻,被加封為右僕射,其餘職位依然保持不變,這彰顯了李存勖對他的高度信任和重用。侍中、監修國史、兼樞密使、鎮州節度使郭崇韜,也因其傑出的才能和功績,爵位和封邑得到了提升,並加贈了功臣稱號,這是對他長期以來為國家和朝廷所做貢獻的充分肯定。
同時,中書侍郎、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趙光允,也被加封為兼戶部尚書,這一任命體現了李存勖對他在經濟管理和財政規劃方面的信任和期待。而禮部侍郎、平章事韋說,則因其深厚的學識和卓越的行政能力,被加封為中書侍郎,這標誌著他在朝廷中的地位和影響力得到了進一步提升。
然而,就在朝廷內部進行著一系列人事變動的同時,地方上也傳來了不幸的訊息。宋州上奏,節度使李紹安去世,這一訊息讓李存勖深感痛惜,他立即下令相關部門處理李紹安的後事,並給予其家屬適當的撫卹和安慰。
丙子日,李嗣源派遣使者護送潞州叛將楊立等人到達京城。這些叛將曾一度給潞州地區帶來了極大的動盪和不安,但他們的囂張氣焰最終還是在李嗣源的鐵腕手段下被撲滅。在市井中,這些叛將被公開處決,這一舉動不僅彰顯了後唐王朝的法威和正義,也起到了震懾和警示的作用。
同時,李存勖還下令對潞州的城牆進行剷平,並詔令各方鎮撤除防禦城池的設施。這一決定可能是基於對當前國內外形勢的深刻分析和判斷,李存勖認為,過度的防禦設施可能會引發不必要的緊張和衝突,而撤除這些設施則有助於營造和平穩定的氛圍,促進各地的交流和發展。
丁丑日,有關部門上奏說:“洛陽已經建立了宗廟,請求停止北京(太原)的太廟祭祀。”李存勖在認真審議了這一請求後,同意了相關部門的建議。這一決定體現了李存勖對宗教祭祀事務的謹慎和尊重,也符合當時的歷史背景和實際情況。
甲申日,李存勖又下了一道詔令,封衛國夫人韓氏為淑妃,燕國夫人伊氏為德妃,並命令相關部門選擇吉日進行冊封儀式。這一舉動不僅體現了李存勖對後宮管理的重視和關心,也彰顯了他對兩位夫人的寵愛和賞識。
同時,李存勖還追贈了故河東節度副使、守左諫議大夫李襲吉為禮部尚書;追贈故河東節度副使、禮部尚書蘇循為左僕射;追贈故河東觀察判官、檢校右僕射司馬揆為司空;追贈故河東留守判官、工部尚書李敬義為右僕射。這些追贈不僅是對他們過去功績的肯定,也是對他們家屬的慰藉和撫卹。
丙戌日,李存勖又任命了順義軍節度使李令錫為許州節度使,前任保義軍留後李紹真為徐州節度使,徐州節度使李紹榮為宋州節度使。這些任命體現了李存勖對地方軍政事務的重視和關心,也加強了各地之間的聯絡和合作。
戊子日,汝州防禦使張繼孫在本郡被賜死。這一訊息震驚了朝野,也讓人們再次感受到了李存勖治理國家的鐵腕手段。張繼孫是齊王張全義的養子,本姓郝,因為他的哥哥張繼業等人告發他的私密劣跡,所以被誅殺。
據《冊府元龜》記載,張繼業在擔任河陽兩使留後期間,曾上疏李存勖稱:“我的弟弟張繼孫,本姓郝,他的母親還在世,被父親張全義收養為養子,管理衙內兵士。自從李存勖到京城後,張繼孫私自藏匿兵甲,招募部曲,圖謀不軌,同時私生活淫亂無度,無親無義。如果我不自陳其事,恐怕會連累家族。”
李存勖在審閱了張繼業的上疏後,下敕令說:“有善必賞,是用來勸勉忠孝之道;有惡必誅,是用來斷絕奸邪之路。如果罪狀在眾人口中流傳,醜行在近親中散佈,就必須依據朝章國法來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