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宮儀薰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秋收以後,避開農忙時節,每年九至十月,各州府便要開始著手徵兵事宜。
大邕實行軍戶制,就是把軍籍與民籍分開,列入軍戶籍的人家世世代代要出人從軍,而民戶則只納租調,不用服軍役。
軍戶不用向朝廷官府交納租稅,朝廷分給軍戶土地,而他們所要負擔的就是軍役。軍戶制最大的好處就是兵農合一,平時生產,戰時打仗,節省了軍費開支,又避免了徵兵役增加百姓農戶負擔,妨礙農事生產。
這日,蕭承昭如往常一般在文華殿批閱奏疏,幾位內閣老臣在偏殿當值,協助皇帝處理日常政事。
值得一提的是,蕭承昭當政後,逐步收歸司禮監權柄,裁撤有司人手。
將司禮監中原本對政事決策批紅有稽核蓋印之權的掌印,有文書分類票擬之權的秉筆等職位進行裁撤。收歸權柄,集中於皇帝與內閣,一改前朝司禮監權柄過盛,宦官近侍幹權之態。
在皇宮內廷中由四司八局十二監為基本主體,組成所謂的“二十四衙門”。
曾經的司禮監,是二十四衙門中的首席衙門,亦是整個宦官系統中的權勢地位最高者。司禮監不僅總管內廷宦官事務,而且職涉外廷朝政,即所謂“無宰相之名,有宰相之實”。
對於東西兩苑、其他諸如御馬監、內官監、直殿監的職責人手,也進行了相應裁撤合併。
崔闌雖沒了司禮監秉筆之職,無需再至文華殿筆墨伺候,幹文書分類票擬一類的活兒。但原本的東苑提督裁撤,蕭承昭做主將東西兩苑及御馬監,統一劃歸崔闌這個提督統領。
從實質上來講,他手中權柄並未削弱多少,手底下人馬反而多了。
經過這麼多事,朝臣們早已明白崔闌是長公主的人。而今陛下對其心無芥蒂,絲毫不在意他是先帝跟前待過的人,又把皇室內廷幾個緊要且掌有實權的衙司交給他,足見陛下與長公主姐弟情誼深厚,並非如有些人妄自揣測那般,因爭權而鬩牆反目。
他們所以為的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局面,恐怕是難以得見了。
杜閣老正同兵部尚書何忠籌整理各州府上報的徵兵奏疏,其餘各州數額都還算正常,除了兗州和梧州兩處。
兗州是直接不報,自薛氏一族謀逆起兵叛亂後,成王出逃,兗州是他的封地,經過幾次暗裡交鋒,如今狼子野心漸露,對待朝廷新帝之態度,可見一斑。
而梧州徵兵人數竟不足往年三成,實在不成體統!再看梧州知府一同遞上來的陳情奏疏,簡直匪夷所思!
兩位老臣一對眼,當即覺得這事兒還得報給陛下聖裁。
蕭承昭聽了,讓丁福宣長公主、崔闌及陸言蹊進宮議事。
原本的東宮詹事陸言蹊,隨著蕭承昭登基,被授予兵部侍郎之職。其餘一干舊部,凡是得用的,也都有升遷拔擢。
不多時,蕭月卿、崔闌、陸言蹊都到了文華殿,蕭承昭讓丁福把梧州知府的奏疏給他們三人傳看。
奏疏上說,梧州與往年一般,於秋收後開始徵兵,眼見馬上要到限期之日,各縣卻發現服役人數遠遠不足往年之數。
知縣派衙差前往隸轄的村鎮詢問,卻被軍戶們告知,衙門的人半月前已來過一回,各家已按照官府文書如數出人從軍,連從軍的撫卹銀子都拿了。
衙差們一開始也不信,直到軍戶家裡人捧了白花花的銀子出來,還說今年比往年給得多,這才傻了眼。想著趕緊回縣衙稟告,不想去其他村鎮的衙差回來了,眾人碰頭一對,才知這事兒無獨有偶,幾乎整個縣裡都是如此,不知著了什麼人的道。
而到了知府這裡,各縣上報的情況如出一轍,軍戶家裡是如數出了人服役的,可這些從軍的人到底去了何處?是被何人冒名帶走的?帶走他們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