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頁 (第1/2頁)
白鳥一雙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秦牧在她的動態下留下了痕跡,讓顧絮影開始多了抹說不清的期望。
她在盼望秦牧能夠再多留下些痕跡。
比如在評論裡留下明顯與眾不同的句子,或者直接私聊她,溫柔地問起她在鹿特丹的所見所聞。
又或者……悄悄用語音和她說句晚安。
想到這裡,顧絮影的心裡莫名雀躍起來,好像比看展時還要歡快。
於是,接下來的顧絮影變得積極了不少,看到小紅點出現,就第一時間點進去檢視。
確實又有新的點讚,是江秋華的,周思玥的,還有那些同學們的。
顧絮影難得發一次朋友圈,大家點讚的熱情都很足,多到連顧絮影自己都感慨。
一個個頭像落在那顆心的旁邊,只是後來的每一個,都不如秦牧的頭像離那顆心近。
顧絮影再點進去時,也開始有了評論,顧絮影一條條看了,一條條回了,可就是沒有秦牧的。
顧絮影等了很久,都沒有等來她所期盼的東西。
秦牧只是點了個贊,卻不評論,更不找她聊天。
他不好奇自己的喜怒哀樂,沒有興趣特意來和她說話。
如今遠隔萬裡,明知道他們的溝通就只能依靠微信,可秦牧就是沒主動來找她。
顧絮影望著這個贊發起呆來,越看越覺得,連這個贊都不是秦牧認真點的。
或許秦牧只是手滑,翻到這一條時,不小心點錯了。只是礙於他們現在的關係,不好意思直接取消。
想到這種可能性後,顧絮影方才的那些不切實際的暢想,好像頓時煙消雲散。
為了終止這種等待,顧絮影索性放下了手機,選擇直接睡覺。
於是她並不知道,有人對著她那條動態看了很久很久,還悄悄存下了那張合影。
又一次輾轉反側後,那人點開朋友圈,有點生疏地編輯著文字,發著曾經覺得沒什麼意義的朋友圈。
「心有思念,卻不能言。」
動態傳送得很迅速,可刪除亦然。
作者有話說:
秦牧淪陷qaq
第37章
對於顧絮影個人而言, 這次來到鹿特丹看展的最重要的一站,是波伊曼·凡·布寧根博物館。
這家博物館的藏品非常豐富, 不只有畢卡索、梵谷、莫奈、高根等畫家的名畫, 還有些對於大眾來說相對陌生的畫家的作品。
其中就有顧絮影很喜歡的尼德蘭畫派。
尼德蘭畫派的畫家們,其創作大多保留了中世紀時期哥德式藝術的繪畫風格。
無論是祭壇畫,還是木板畫與細密畫, 都會帶有非常濃鬱的宗教氣息,嚴肅而靜穆。
揚·凡·艾克是尼德蘭畫派的重要奠基者之一,正是他對油——膠粉畫加以改進, 形成了油畫這種繪畫方式, 於是他被譽為「油畫之父」。
顧絮影此刻看到的展出畫作《空墓前的三聖女》, 就是出自他與他的兄長胡伯特·凡·艾克之手。
顧絮影對他們的那組現藏於根特·辛特·巴夫大教堂的《根特祭壇畫》,更是記憶猶新。
畫面華麗而莊嚴, 色彩艷麗, 宗教的抽象含義實際上被壓縮了些, 畫家在其中賦予的對自然與美好生靈的頌讚,讓畫面變得生動。
這是那個時期的人們心中的「救贖」。
「救贖」這一人類永恆的主題,大概在每一個時期, 每一個人身上,表現都是不盡相同的。
顧絮影心中想著那組畫,腦海里竟情不自禁地想到了秦牧。
顧絮影隨之搖了搖頭。
她好像一個人在賭氣, 不想總想起一連幾天都沒有聯絡過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