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客觀認知 (第1/2頁)
一茶三酒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燕開口道:“你知道認知是怎麼產生的嗎?”
林修然聞言一臉茫然道:“認知怎麼產生?認知不就是觀點、看法嘛,認識到了不就有了嘛。”
張燕搖了搖頭,看了看手錶,時間還早,就找了把椅子在林修然身邊坐下道:“你說得對,那麼你知道認知為什麼會產生誤區嘛?”
林修然搖了搖頭,他現在是越發的糊塗了。
張燕道:“我們的行為來源於我們的認知,每個人都在做著他自己認為是正確的的事。
即使是那些窮兇極惡的罪犯也是如此,在他們當時看來他們的做法就是正確的,是迫不得已的,是兩害相權取其輕的。
在他們的認知中法律、規則,或者說他人的分量遠遠在自己之下,雖然事後,在另一個環境中、另一個心態下可能會冷靜下來重新思考,得出不同的結論。
但是不可否認,在當時他們的認知中,他們認為自己做得是對的。
我們每個人都是如此,有人考試作弊,在當時他們看來,作弊的好處就是大於壞處。我們每個人每時每刻都在做著自己認為對的事情,我這麼說你理解嗎?”
林修然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表示明白。林修然皺著眉頭反覆地思考著張燕說的話。
張燕的話他聽懂了,但是總感覺只聽懂了表面,話裡邊的含義並沒有搞清楚。
看到林修然點頭,張燕繼續道:“而我們的認知,可以分成兩個角度。分別是對自我的認知和對外界的認知。先說對自我的認知。”
張燕舉起手中的杯子喝了口水,潤了潤嗓子。繼續道:“人對於自我的認知,你覺得是來源於什麼?是真的來源於自我認知嗎?
其實並不是,而是來源於我們認為的,他人對我們的認知。這句話可能有點繞,有點燒腦。
我們舉個例子,我對於自己在公司表現的認知來源於什麼?是我自己對自己的認知嗎?還是來源於我認為別人對我的認知、評價呢?你仔細想想是不是後者?”
林修然皺著眉頭想了想:“燕姐,不對吧。是前者呀。我對於自己在公司的表現有自己的評價,可能會去尋求別人的意見或者建議,但是歸根究底還是我自己的評價呀,正因如此不是才會有很多員工覺得老闆發的工資少,或者待遇低而辭職的事情嘛。”
張燕笑了:“那我問你,你是憑什麼判斷或者憑什麼評價自己的表現、自己的工作呢?這個認知或者說評價的標準是什麼呢?你有仔細思考過嗎?”
林修然隨口回答道:“當然是普遍情況了,如果大家平均每週寫完一份研究報告,我每週寫完兩份,在不影響質量的情況下,那我的表現就是比別人好啊。”
剛說完,林修然瞳孔一縮,他被自己的話震驚了,他自己剛剛說了什麼?普遍情況?那麼普遍情況是怎麼產生的?不就是大家或者說是他人認知,或者認為的情況嗎?
張燕笑了:“看來你已經想到了,這就涉及到了認知的第二種類別,對外界的認知。我們的社會有一種主流的文化,社會學家稱他們為主文化,很好理解是吧?
這些主文化是多少年來積累的,社會發展演變所形成的,流傳下來的文化。舉個例子,作為華夏人,炎黃子孫,你看到紅色會感覺到什麼?會想到什麼?”
林修然不清楚張燕想表達什麼,但還是回答道:“紅色,會覺得很溫暖,很喜慶,很開心。”
張燕接著道:“你是不是想到了火?想到了各大慶典的紅地毯?想到了婚禮時門口的彩虹橋?想到了紅彤彤的鞭炮、春聯?想到了春節家家戶戶其樂融融的場面?所以覺得溫暖、喜慶、開心?”
林修然點了點頭。
張燕道:“這幾年和其他國家接觸的多了,這個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