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進軍兗州,洛陽 (第1/2頁)
捲心菜投籃手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張羽在幽州專心整軍備戰,一日,帳下謀士呈上一封密信,竟是江東孫權所寫。
信中孫權言辭懇切,邀張羽一同出兵伐曹,欲趁曹操元氣大傷,將其勢力徹底逐出中原,事成之後,以黃河為界,南北分治。
張羽深知這是改變天下格局的關鍵契機,可若貿然應允,自身根基未穩,長途征戰風險難測;若拒絕,又怕孫權與曹操暗中勾結,腹背受敵。
正當張羽猶豫不決時,漢獻帝也派來了使者。使者帶來漢獻帝筆書信,信中訴說漢室衰微,懇請張羽以興復漢室為重,與他攜手先滅曹操,再共圖大業。使者還帶來了諸多珍寶,表達誠意。
面對這兩難的抉擇,張羽召集麾下將領與謀士商議。謀士李明主張聯孫抗曹,他分析道:“孫權水軍強盛,可從水路牽制曹操,我軍從陸路進攻,必能讓曹操首尾難顧。待曹操覆滅,再與孫權周旋,以主公之能,定能逐鹿天下。”
而老將王猛則提議與司馬懿聯合,他說道:“司馬懿貪狼沒有仁德之名,麾下人才濟濟,且興復漢室乃大義之舉,能得民心。與司馬懿聯手,掣肘荊州,我們必能一路勢如破竹,沒有後顧之憂!”
張羽陷入沉思,此時,帳外突然傳來一陣騷亂,原來是有北方流民前來投奔……
張羽暫時擱置了思緒,快步走出營帳檢視情況。只見一群衣衫襤褸、面容憔悴的流民,拖家帶口地站在營外,眼中滿是疲憊與惶恐。為首的一位老者見張羽出來,“撲通”一聲跪地,身後眾人也紛紛跟著跪下。
老者哭訴道:“將軍,曹操那廝為了擴充軍備,在北方強徵賦稅,壯丁都被抓去當兵,田地荒蕪,我們實在是活不下去了,聽聞將軍仁義,特來投奔,求將軍收留啊!”張羽心中一震,看著這些流離失所的百姓,更加堅定了要拯救蒼生的決心。
回到營帳,張羽再次端詳孫權和漢獻帝的來信。他心想,孫權雖有稱霸之心,但與他聯合,不過是利益驅使,一旦事成,恐怕難以信守承諾,南北分治或許只是鏡花水月。
而漢獻帝雖為傀儡,但興復漢室的旗號,確實能凝聚天下仁人志士的心,若能以此為大義,順應民心,或許能成就一番大業。
至於司馬懿,此人老謀深算,野心勃勃,與他聯合,無異於與虎謀皮,稍有不慎,便會被其反噬。張羽權衡再三,終於做出了決定。
他先是修書一封給孫權,言辭委婉地拒絕了聯合出兵的提議,只說自己根基未穩,還需時間整頓,待日後時機成熟,再共商大事,同時暗中加強與江東的貿易往來,維持表面的友好關係,以防孫權狗急跳牆與曹操聯手。
而後,張羽鄭重地接待了漢獻帝的使者,恭敬地接過書信和珍寶,向使者表明自己願為興復漢室肝腦塗地。他即刻點兵,挑選精銳,準備揮師南下討伐曹操。
出發前,張羽將幽州的大小事務託付給張繡,叮囑他務必守好後方,安撫百姓,發展生產。一切安排妥當後,張羽率領大軍浩浩蕩蕩地向中原進發。
一路上,聽聞張羽是為興復漢室而出兵,百姓紛紛夾道歡迎,主動提供糧草補給,甚至還有不少熱血青年踴躍參軍,隊伍規模日益壯大。
張羽帶兵十萬從冀州出發,呂布和張遼帶兵三萬從漢中出發,成廉高順從徐州帶兵兩萬進軍兗州和洛陽等地,曹操岌岌可危!!
曹操營帳內,氣氛凝重得近乎窒息。荀彧輕撫鬍鬚,率先打破沉默:“主公,張羽、呂布、張遼等人來勢洶洶,我軍雖歷經損耗,但中原根基尚在,可分兵據守各處要隘。
兗州地勢平坦,利於騎兵馳騁,可派曹仁率精銳騎兵堅守,截斷成廉、高順的攻勢;洛陽乃咽喉要地,于禁擅長防禦,可令他據城死守,抵禦呂布、張遼。”
郭嘉輕咳一聲,目光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