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四方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而且相聲藝人小時候就說的很好的也有不少,像非常著名的相聲前輩常寶堃先生就是年幼成名,藝名小蘑菇,非常有影響力,人家也是在天津學藝成名的。
當然在石家老大看來,說相聲遠比唱大鼓靠譜,你一小孩隨便上臺說兩句,他在臺下帶頭鼓掌叫好,一下兩下,也算一節目了,這事不就糊弄過去了麼。
石家老大咬咬牙,下了決定,說道:「行,你要是能把場子撐起來就算是幫了我們大忙了,我得謝你。」
這些年和師父走南闖北四處賣藝也讓這個孩子有了遠超同齡人的成熟,他道:「您客氣,不過您得給我準備幾樣表演用的東西,都是老天津人了,說相聲用的幾樣東西,您不陌生吧。」
石家老大道:「還要找行頭啊,電視上那些相聲演員穿著西裝,中山裝就說了啊。」
何向東卻道:「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是學傳統相聲的,說的也是傳統相聲,所以還是麻煩您給找找。」
「成吧,我去給你找,你先去院子裡等著。」石家老大指著身邊那人說道:「二娃,快帶人進去。」
何向東撣撣袖子,雙手負在身後,跟著那人進屋,抬腳跨過門檻,抬頭挺胸,很有派頭。
第0006章 墊話兒
石家老大動作很快,不多時就給何向東找來一件大褂,這還是去年石家老太太給大孫子做的一件,何向東穿著顯大,空裡空啷的,不過現在也沒辦法計較太多。
評劇唱罷,石家老大把長桌子搬了上去,蓋了張紅布,桌子用的是一張老式的課桌,上面蓋了一塊紅布,也不是相聲表演專用的東西,但是能在這麼短時間湊齊這些物事就已經很不容易了。
桌子上依次擺放了扇子、手絹、一塊醒木。扇子是摺扇,相聲表演用的扇子只能是摺扇,不能是其他的。這也是演出用的道具,刀槍棍棒,斧鉞鉤叉十八般兵刃都可以用它表現出來。
也可以當做是筆,當做是一本書啊,一個選單之類的;還有就是就是在說一些相聲段子的時候,用來打捧哏演員,傳統相聲《口吐蓮花》就是代表作。
在新中國成立之後,有相聲前輩認為在舞臺上面打捧哏演員的行為是一種極其不尊重演員的行為,這種所謂用打哏來逗樂觀眾是非常低俗的,後來這類節目就被廢止了。
其實大可不必如此較真,相聲表演首先他是一種表演,既然是表演就需要代入到情節人物裡面去的。就像《口吐蓮花》裡面捧哏演員扮演的是一個視財如命又容易上當的人,被逗哏演員扮演的會法術的騙子戲弄。
這都是劇情需要,都是他們扮演出來的人,又不是真的。就跟拍電影一樣,捱打找揍的人多了,你怎麼不說人家不尊重演員呢,怎麼到相聲表演這兒就各種不行了?這顯然矯枉過正了。
使用扇子也是有講究的,拿起扇子三句話內就必須要用的,絕對不允許拿起扇子半天不動彈的,更不允許用扇子扇風降溫的,這都是有規矩的。傳統的相聲藝人對扇子的喜愛是毋庸置疑的,在傳統相聲段子《規矩論》裡面把各個行業的人用扇子總結一句話,叫做「文胸武肚僧道領,書口役袖媒搧肩」。手絹是在表演某些相聲段子時候用的,比如《賣布頭》、《汾陽河》。手絹往相聲演員頭上一包,就扮演了個女人;或者是當做一封信,開啟一看。這手絹是絕對不能用來擦汗的,就算是熱哭了也不行,表演的時候擦汗是專門有擦汗的毛巾的。
醒木是在說單口相聲的時候用的,說段評書什麼的,用來拍一下桌子,提醒觀眾安靜一下,接下來要說相聲了。醒木有十三種之多,叫「十三木歸源」,大家最熟悉的就是第五塊叫驚堂,就是古代衙門裡面的官員升堂所用;郎中用的是第十一塊,叫慎沉;塾師用的是第四塊,叫醒悟;評書、相聲所用的是第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