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正當東晉王朝在劉裕擊敗權臣桓玄、扶持晉安帝重返帝位後,其統治已實質上搖搖欲墜之際,一位文壇巨擘猶如夜空中最亮的星辰,照亮了這個時代的陰霾——他就是大詩人陶淵明。

陶淵明,字元亮,出身於一個昔日顯赫而今式微計程車族家庭。其曾祖陶侃,乃東晉赫赫有名的將相之才,以大司馬之高位,統帥八州兵馬,功勳卓著,封爵長沙郡公。雖其祖父及父輩名聲不及陶侃顯赫,亦皆有擔任太守之職。

按理說,出生於這樣的家庭,陶淵明應享有無憂無慮的童年。然而命運弄人,其父在其九歲那年離世,家道隨之中落。母親無奈之下,攜他與妹妹投奔至外祖父孟嘉府上。孟嘉,一介名士,性情豪邁,嗜酒不羈,這種性格深深影響了少年陶淵明,塑造了他的氣質與個性。孟府豐富的藏書成為陶淵明日後的知識寶庫,他不僅涉獵廣泛,包括《老子》、《莊子》等道家經典,也深入研究儒家經史,展現出超越同齡人的學識與眼界。

東晉末年,朝綱失序,貪腐盛行,官場風氣敗壞。陶淵明自幼秉持高潔之志,不屑於世俗名利,儘管家境貧寒,卻矢志不渝地追求學問,心懷“兼濟天下”的宏大理想,渴望能為民眾福祉貢獻力量。

二十九歲那年(公元393年),朝廷徵召他為江州祭酒,但因出身低微而不受重視,加之厭倦官場繁瑣禮節,不久便辭官歸隱。隨後幾年間,雖多次受到地方徵召,他均婉拒,選擇沉浸在書海中,享受寧靜淡泊的生活。

公元400年,權臣桓玄圖謀篡位,因其勢力龐大,向陶淵明丟擲了橄欖枝,希望得到他的輔佐。起初不明桓玄真實意圖的陶淵明加入了桓玄的陣營,但當他意識到桓玄的不軌之心後,深感悔恨,不願參與其中。正當他苦尋脫身之計時,母親逝世的訊息傳來,這成了他離開桓玄、重返故園的契機。

在田園的簡樸生活中,陶淵明親自耕種,於勞作之餘寄情於詩詞創作。當耳聞桓玄篡奪東晉皇權的訊息時,他以詩抒懷,吟道:“幽居衡門下,遺世而獨立。無人問津處,柴扉日長閉。”以此表明自己超脫塵囂,不齒論及權變的態度。

隨後,陶淵明聽聞劉裕舉起義旗,討伐桓玄,便滿懷希望地加入劉裕麾下,擔任鎮軍參軍。劉裕成功收復建康並著手整飭朝綱,一時間東晉似有中興之象,陶淵明對劉裕寄予厚望。然而,好景不長,劉裕逐漸顯露權欲,濫用職權,排除異己,這讓陶淵明深感幻滅,最終決定再度歸隱。

不久,經叔父陶逵引薦,陶淵明出任彭澤縣令。數月後,得知劉裕自封車騎將軍,進一步鞏固權力,陶淵明預見到劉裕篡位的野心,對東晉未來失去信心,遂萌生退意。面對妻子翟氏的詢問,陶淵明坦陳欲辭官歸田。翟氏深知丈夫心性,曾以即將豐收的官田稻穀勸慰陶淵明暫留,而今,面對又一次請辭,她仍舊以同樣的理由勸解,試圖讓陶淵明再忍耐一時。

然而,當督郵即將前來巡視的訊息傳來,要求官員畢恭畢敬迎接時,陶淵明意識到自己無法忍受向那些無才無德、諂媚權貴的官員卑躬屈膝,發出了“吾豈能為五斗米折腰向鄉里小兒!”的感嘆,毅然決定放棄官位,即刻收拾行裝,偕同妻子返回了故鄉,徹底結束了長達十三年的仕宦生涯。

這十三年間,陶淵明始終懷抱“拯救蒼生”的宏願,卻在東晉末年昏暗的政治環境中屢遭挫折,直至完全心灰意冷。

陶淵明迴歸故里之後,揮毫潑墨,完成了傳頌千古的《歸去來兮辭》,藉以傾訴對塵俗官場的厭倦與批判,彰顯了他超凡脫俗、輕視名利的精神境界。他以躬耕自給,於家園前植柳五株,由此鄰里鄉親雅稱其為“五柳先生”。

晚年的陶淵明生活日益拮据,儘管如此,他的人格魅力與高風亮節卻愈發顯得熠熠生輝。友人時常慷慨解囊,助其度日,

其他小說推薦閱讀 More+
南鑼鼓巷四合院

南鑼鼓巷四合院

池塘垂柳
關於南鑼鼓巷四合院: 人剛醒來,便到了南鑼鼓巷95號,被眾禽環繞?怕什麼,老子可是有系統的男人。想要吸血?砂鍋大的拳頭見過沒有?(系統黑化+海島求生+利己主義+無三觀無道德+家長裡短+不會對劇情人物殺伐果斷)
其他 連載 228萬字
本殿暗衛甜又猛,野翻朝堂娶回府

本殿暗衛甜又猛,野翻朝堂娶回府

噗噗lin喵
關於本殿暗衛甜又猛,野翻朝堂娶回府: 一朝宿醉,魂入暗衛。深深的吻喚醒了雲麟混沌的意識,眼眸掃見身上壓著的是自己的美人主子臨河。一掌扇了過去。“是你自願獻身為本殿下解毒。怎麼,後悔了?”開局吃大虧,誰家好妹子穿越成朝夕不保的暗衛。跑!必須跑!我要浪跡天涯!暗衛“主子,暗七又跑了。”臨河“走,去接王妃回府。”模糊的記憶、丟失不見的金子、迷離的身份、滔天的權謀密案。雲麟看著身邊守護自己的主子和暗衛們
其他 連載 50萬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