執筆弄潮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御書房。
本著不要讓將領和軍團有著太多調動,讓下方和將領都需要時間適應的原則,
李承澤和諸葛亮、王猛等人已然決定了如何調整和調動。
首先是把北衙禁軍的名號給除掉。
就以原本的禁軍名號改為軍團。
呂布已經很久不帶兵了,且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呂布也不會再帶兵了。
所以直接將他的神策軍分配給韋睿,
由韋睿、謝玄和周瑜坐鎮風陵道。
神策軍內部分為三大軍團,
分別由韋睿、謝玄和周瑜統領。
身為神策左軍、中軍和右軍三軍。
統領神策中軍的韋睿為最高指揮。
若有意見不合時以韋睿的命令為準。
張遼、高順、王舜臣、折可適等人合作很久了,皆聽三人號令。
楊業、楊再興和高寵同樣歸屬神策軍下,聽從三人號令。
一句話,指哪打哪。
韋睿的官職也做了一些修改,
韋睿遷為一品的神策大將軍,
而謝玄和周瑜,
則是神策左將軍和神策右將軍。
整個軍團就以神策軍為號。
然後是王忠嗣、郭子儀和李光弼,平時這三人以王忠嗣為首,號為龍驤軍。
龍驤軍內部同樣分為三大軍團,戰時分別由這三人指揮。
文鴦、高仙芝、李嗣業、明云溪、徐榮皆在他們帳下效力。
王忠嗣遷正一品的龍驤大將軍,郭子儀和李光弼則為龍驤左將軍和龍驤右將軍。
棲雲道則是以虎賁軍為號,以衛青、霍去病、班超、楊素等人為首。
當然,虎賁大將軍是衛青。
霍去病依舊是驃騎將軍。
班超和楊素分別為虎賁左右將軍。
輔以趙充國韓擒虎、徐晃、公孫瓚、顏良、文丑等將領,共同坐鎮棲雲道。
然後是劍北道,劍北道的平東軍軍團改為天策軍。
這裡是王翦、樂毅、關羽、張飛、馬超和趙雲,同樣是天策左、中、右三軍。
再往北是黔東道,改為神武軍。
李靖、李牧和裴行儉為三軍指揮。
再配上薛仁貴、尉遲恭、陳慶之。
再往北是黔中道,這裡由徐達、狄青和皇甫嵩坐鎮和指揮,號為天武軍。
再配上常遇春、夏魯奇和李存孝。
再往北就是將洛王城囊括在內的洛東道。
這裡是以蘇定方、吳起和韋孝寬坐鎮指揮,號為神威軍。
配上甘寧、周泰和太史慈東吳三將,
正在在洛東道東海岸訓練水師,並且作為防守北方軍隊南侵的力量之一。
不過拓蒼皇朝的水軍並不算厲害,
或者說就沒什麼正規水軍,
這一點倒不是很需要擔心。
前線的防禦力量還是可以增加的,
但是需要等到七月一日了。
至於畢獅駝、裴墨、安漸鴻、鄭伯元等將領也被就近分配到各軍團中。
這些將領其實也有指揮軍團的經驗,
真要指揮排程,也不是不行。
至於大乾的南方,有著秦百鍊帶著不少將領鎮守南方。
再往北還有天都城的李孟洲、李建業和原欽天監監正黃應承。
剩下的李廣、聶政、夏侯惇等人則是鎮守劍南道,戍衛長城。
陸遜、陸抗父子坐鎮安西道。
安西道不能完全放棄,主要是山海城那邊十萬大山是存在一定隱患的。
烽火令的存在,可以說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