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部分 (第3/5頁)
青澀春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看見陶勳後高興得不得了,把著他的手臂連聲道:“少東家,我們終於盼到你進京趕考的這一天,太好了,太好了。”
陶勳被古述的情緒所感染,想起三年多前一起相處的那段日子,心裡透出親近和感慨:“古叔,我去年回家後才知道你已經調到了京城,一直盼著再見到你,今天總算是如願。有古叔的幫助,我這次會考的把握也將增添三分。”
“少東家這麼講可折殺我了,您天資聰穎、學富五車,拿個把狀元如探囊取物,這是您天生的福氣,跟我這個半老的粗人可沒關係。我們這些商行裡的老夥計可是已經把一切準備好,只等少東家你金榜題名的那一刻為你大肆慶賀。”
“呵呵,你這麼一說,我倒覺得身上壓力太重,有些不勝惶恐。現在離會考還有三四個月,你把我安排在哪裡呢?”
“我去年接到東家的書信後就開始給你張羅這件事,店鋪都開在鬧市,實在太吵、太雜、太世俗,人來人往不清靜,不適合你溫習功課備考,所以我特意替你在匯文學社裡報了名,只等你來隨時可以住進去。那裡面彙集京城不少士子和象你一樣進京趕考的舉子,學習氛圍那是沒得說。”古述得意地說道。
本朝以來文風漸盛,尤其科舉入仕一途是為正途之最,由此各地興學辦教之風極為興盛,每逢大比之年各地舉子會集京城,許多舉子跟京城的文壇士子或是因世交、或是因同門、或是因志同道合而結為學社,相互交流學習、精研道德文章,這不僅在京城蔚然成風,各省、道、府縣也紛紛仿效。陶勳在家裡時也聽說過匯文學社的名聲,是京裡數一數二的學社,當今內閣大學士中、朝廷各部、院以及地方的大臣中有不少出自此學社。
他聽到古述竟然替自己辦到了進匯文學社的身份,心裡如何不高興,拱手施禮道:“有勞古叔,若亭淵有三甲之命,古叔當記大功。”
陶勳在景福分行裡住了幾天,古述便催著他到學社裡報到。
匯文學社的社址是故大學士楊琪捐出來的一處別院,位於京城近郊西北襄山之下,佔地原本只有不到八畝,後來不斷有從學社出身的朝廷大員捐建,經數代擴建修葺後佔地已達七十畝,裡面不但建有孔聖祠、文昌宮、講學堂、藏書閣等大型建築,還有小橋流水、亭臺樓榭、迴廊曲徑、花園山石等深具江南特色的園林建築,環境清幽,對趕考的學子們來講的確是一處溫習備考的佳處。
陶勳報到之後被安排在人字六號院裡,這是典型的北方小四合院,共有四間房,另外三間都已經住進人。他搬進去後,另三間的舉子便上主動上門拜訪。
住東間的姓王名亮字之光、住西間的姓肖名翔字于飛、住南間姓鄧名惲字守先,分別來自長安、武昌和潭州,他們三人見陶勳身邊沒有帶書僮均覺詫異,畢竟大多數讀書人都是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弱之輩,除了會讀書之外一應生活事宜都需靠別人侍候,象陶勳這樣生活獨立的人實在不多。儘管如此,四人還是很快成了好朋友,四人中王亮為人灑脫、肖翔思路十分活躍、鄧惲則最善交際,比較起來陶勳的特點反倒不甚明顯了。
學社每隔三天就要在講學堂裡舉行公開的辯經會,一般由社裡的執事主持,先是由主持人將上一次的命題制文作一番講解,由參會的學子進行辯答,然後有的學子將自己所作的文章提交討論,有時集中、有時分組,之後便集中起來互相提問和解答,最後由主持人宣佈新的命題,有時候主持人也會將各地最新的制文拿出來學習和討論。
辯經會的口號就是言者無罪,所以眾學子沒有包袱,便放開思想自由發揮,每輪文會場面均是十分活躍,有時不知不覺間辯論的話題會離開經義轉到時事政局上時,即便是針對當朝官員、時弊主持人也並不制止,只有當眾人談論的話題牽涉到皇帝及其施政時才會加以制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