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鑑月篇?(11)瘟疫起 (第1/2頁)
雲舟寄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拾壹
慶雲城內百姓正闔家團圓、圍爐夜話,那平靜而安寧的冬日夜裡,卻隱隱有暗潮湧動。
打破慶雲城內喜悅氛圍的,是從北邊傳來的訊息——南國南部有四座城池鬧瘟疫了,初期聽說是達官貴人家的奴僕患了病,後來不知怎的傳染了全家,甚至連來府內看診的大夫也患上了。
這疫病看起來與普通風寒症狀類似,但發作起來卻讓人頭疼腦漲、發熱咳嗽、胸悶氣短,過了陣竟然有患者咯出血來。
因為正值新年,多數人家都會走親訪友,疫病便隨著這些患者的親友還有遇到的陌生人一步步擴散開。且南國近年來風調雨順,已經很久沒有過瘟疫了,大家一開始都以為是感染風寒,直到多地出現了死亡的病例,越來越多的平民百姓患上瘟疫,官府才開始重視,組織當地醫館收納、救治病人。
但隨著疫情的進一步蔓延,醫館已經容納不下那麼多病人了,於是便讓一些症狀輕微的病人自行在家調養,由醫館統一配置藥劑,發放下去。
有些病人,服了藥劑,病情逐漸好了起來,而有些則病情惡化,到了無法遏制的地步。
隨著瘟疫而來的,還有南國上下的恐慌和焦灼,許多百姓不敢再輕易出門,趁著城中還沒閉市前大量的囤積糧食,物價一時持續攀升,許多貧民買不起正常的生活物資,在飢寒交迫的冬日餓死凍死。
慶雲城由於封鎖工作做得好,以及江湖們各世家管理有序,雖然也出現了瘟疫,但尚在可控的範圍內。
儘管如此,醫館的人手還是緊缺,藥物資源也逐漸匱乏。一日,醫館的老郎中差了醫女過來請白秋離幫忙。
醫者仁心,白秋離自是不會推辭。忙收拾了行裝去了醫館。白天,她同醫者們一起問診、取藥、煎藥,晚上,便整理患者的病症資料和藥物服用情況。
白秋離從老郎中以及其他醫者口中大致瞭解了這次瘟疫的各種表徵、目前的藥物配備以及治療手段,再結合自己的問診經驗,發現此次瘟疫的易感人群大多是本就有長年咳疾的患者、老人還有剛出生的嬰兒,身強力壯的年輕人縱然染上也能透過調養逐漸恢復健康。
於是她在徵求老郎中意見後上請官府出頭聯合了慶雲城所有的醫館、藥材鋪,研究出了一份分類診治的規範,對不同型別患者因人施策,對用藥的種類的分量也做了規定。
此規範頒佈後,慶雲城的部分患者透過一段時間的服藥和休養,身體已經開始漸漸康復。
白秋離看到有部分因瘟疫而苦痛的病人得到了緩解和治癒,心中也感到欣慰。她提出要分類診治、制定規範的主意其實是源自於之前管理南山書局。
柳老先生曾教導做事要講求目的和章法,遵循規律,充分利用資源,方能務成。
南山書局涉及的人員眾多,有學者、先生、書童、雜役,業務也眾多,如著書、印刷、修訂、發行等,若要統一管理,則容易生亂。因而需要分門別類制定規章條約,各循其道,方能並行不悖,有條不紊。
如今能應用到瘟疫的治療和管控上,也算是舉一反三了。
而瘟疫蔓延期間,以江家商幫、蘇家商幫、京都商會等為首的商業組織旗下的藥材生意都供不應求,不過三家都沒有坐地起價,反而釋出公告說要穩定市場上的藥材價格,盡力保證藥材供給。
但畢竟總有管控不到之處,有些地方還是會有個別商家藉此機會投機賺錢,甚至將藥材轉手黑市,從中撈取差價,此類事件間接導致一些平民百姓買不到藥材、買不起藥材,不少地方都出現了病患集結鬧事的情況。
當地官府派人去撫卹,反而招致了更強烈的抵抗。
與此同時,還有另一件事情在南國境內悄然發酵,那便是京都城內的太子良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