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荀況的弟子們 (第2/2頁)
小胖無罪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多喜歡悅耳動聽而不管是否恰當;對於臣下的行事,僅欣賞他的名聲而不責求做出成效。因此天下很多人說起話來總是花言巧語,卻根本不切合實用,結果弄得稱頌先王、高談仁義的人充滿朝廷,而政局仍不免於混亂;立身處世的人競相標榜清高,不去為國家建功立業。
結果有才智的人隱居山林,推辭俸祿而不接受,而兵力仍不免於削弱,政局不免於混亂。
所以明君只使用民眾的力量,不聽信高談闊論,獎賞人們的功勞,堅決禁止那些無用的言行,這樣民眾就會拼命為君主出力。
耕種是需要花費氣力吃苦耐勞的事情,而民眾卻願意去幹,因為他們認為可以由此得到富足;打仗是十分危險的事情,而民眾卻願意去幹,因為他們認為可以因此獲得顯貴。
如今只要擅長文章學術、能說會道,無需有耕種的勞苦就可以獲得富足的實惠,無需冒打仗的危險便可以得到尊貴的官爵,那麼人們誰不樂意這樣幹呢?結果就出現了一百個人從事於智力活動,卻只有一個人致力於耕戰的狀況。
從事於智力活動的人多了,法治就要遭到破壞;致力於耕戰事業的人少了,國家就會變得貧窮。這就是國家之所以混亂的原因。
因此,在明君的國家裡,不用有關學術的文獻典籍而以法令為教本;禁絕先王的言論,而以官吏為老師;沒有遊俠刺客的兇悍,而只以殺敵立功為勇敢。這樣,國內民眾的一切言論都必須遵循法令,—切行動都必須歸於為國立功,一切勇力都必須用到從軍打仗上。
正因如此,太平時期國家就富足,戰爭時期兵力就強盛,這便奠定了稱王天下的資本。既擁有稱王天下的資本,也善於利用敵國的弱點,要想成為明君、建立功業,就一定得采用這種辦法!
可惜……當今天下還沒有出現我心目中的明君。”
此人的思想觀念與一般的儒家弟子截然不同,這在桑海這種儒家聖地極為罕見。
嬴子鳳聽著聽著,臉上就忍不住浮現出笑容:他大概知道隔壁的這兩人是誰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