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曲線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蔣參謀長和右路軍已經到了什麼位置?吳副參謀長的重炮準備的怎麼樣了”王庚接著問道。
“蔣參謀長帶的右路軍已經沿著西伯利亞鐵路線坐火車到了卡馬拉河畔的切爾尼城,吳副參謀長親自指揮的重炮旅已經在烏法城內的別拉亞河畔熊的上下顎這兩個高地佈置就緒!隨時可以發起攻擊!”作戰室主任的回答很迅速。
聯軍中的中國第三集團軍的三個師屬重炮團被王庚臨時組合成一個重炮旅使用,三個重炮團每個團54門日式150口徑的重型榴彈炮,聯軍副參謀長兼第三集團軍司令,當年曹錕第三師炮兵團長出身的吳佩孚親自坐鎮炮兵陣地,統一指揮三個重炮群的戰鬥,足足162門150口徑的重型榴彈炮。
中國參戰軍師屬重炮團配置的150口徑重榴彈炮本來就是日式重炮,在1918年雖然比不上德國大口徑重型榴彈炮,但比英法兩國那些型號眾多款式老舊的大口徑重型榴彈炮要先進許多。
中國參戰軍裝備的制式150口徑重型榴彈炮其實就是日本的大正4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具體效能指標如下:大正4年式150mm野戰榴彈炮
服役年代:1915
口徑:149。1mm
炮管長:(14。7)
重量:2800kg
配用彈種:榴彈,縱火彈,化學彈
火炮俯仰角:5to+65。0度
彈丸重量:36kg
彈丸初速:389m/sec
最大射程:8800m
聯軍隱蔽的設定在別拉亞河畔高地上的重炮群,差不多能覆蓋左右加起來16公里寬的戰線,事實上即使不向前機動,150野戰榴彈炮的炮火也能覆蓋白衛軍第一道防線前方兩公里的位置。
當然,這個只是中國第三集團軍的重炮,日本第三軍三個師團下轄的**野戰重炮兵聯隊的150重型榴彈炮也被整合成一個**野戰炮兵旅團來使用,當然,日軍一個**野戰重炮兵聯隊的編制只有24門150口徑的重炮。三個野炮兵聯隊加起來也只有72門重炮,這成為烏法別拉亞河畔的第四個重炮群,統一接受聯軍副參謀長吳佩孚的指揮和排程。
要說蘇俄東方面軍南叢集第四集團軍司令勒熱夫斯基還真是一員智勇雙全的福將,這廝看著風風火火從圖哈切夫斯基那拂袖而歸要大幹一場的樣子,但是對面的守軍至少有4個師的兵力,他才不會傻到像圖哈切夫斯基說的那樣搞全軍壓上人航術。
第四集團軍在上次協助策應南方面軍的保衛察裡津戰役中的損失都還沒得到補充,每個步兵師就8000多人的樣子,這廝可不捨得在沒有炮火準備和火力支援的情況下就貿然發起攻勢。
勒熱夫斯基回到自己的陣地後,就下令集中已經趕到一線的五個師的師屬馬拉重機槍營,組成了兩個馬克沁重機槍火力集團,第四集團軍的火炮只有10個炮兵連,可師屬重機槍營倒是齊裝滿員的編制,一個重機槍營轄4個重機槍連,一個重機槍連轄六挺馬拉輪式馬克沁水冷式重機槍,在不到一公里寬的戰線上,這廝集中起來掩護步兵進攻的馬克沁達到了120挺,算是相當不錯的火力密度。
在望遠鏡裡這廝早就看見了白衛軍陣地前兩百米處的鐵絲網和鹿砦,因此他遲遲沒有發動攻勢,一直等到最先趕到的兩個炮兵連抵達後,等炮兵陣地展開並開始進行火力準備,第四集團軍才開始了試探性的進攻,這麼一耽誤,就讓東南方向第四集團軍發起進攻的時間比西北方向的第1集團軍晚了20分鐘。
勒熱夫斯基對面的白衛軍東南叢集一線陣地上,馬克沁機槍的密度是間隔100米一挺,而進攻一方勒熱夫斯基的重機槍密密麻麻達到了幾乎間隔10米就是一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