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觀測員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公元前261年,在秦軍於長平取得決定性勝利後,緊接著便揮師圍攻趙國首都邯鄲,趙國陷入空前危機。趙王焦慮萬分,急忙召喚平原君入宮,商議如何迫使秦軍退兵。平原君分析局勢後建議:“當前看來,唯有向他國求援一條出路。我與魏國公子信陵君有姻親關係,且私交甚篤,可嘗試請求魏國出兵援助。同時,楚國雖地處偏遠,但實力雄厚,可倡議多個國家聯手共同對抗強大的秦國。此次赴楚的任務,我願親自擔綱。”
平原君是戰國時代赫赫有名的貴族,以其禮賢下士、廣納人才而聞名遐邇,吸引了眾多人士歸附。當他回到府邸後,立即召集門客,告知他們即將出使楚國、尋求聯合抗秦的計劃,並表示此次行動至關重要,關乎邯鄲能否固守以及趙國的存亡,所以需要挑選二十位文武兼備的門客隨行,務求達成合縱之盟,若和平手段無效,則需動用武力逼迫楚國。
然而,平原君門下的眾多門客中,兼具文韜武略者並不多,經過一番篩選,只挑出了十九人,最後一人的合適人選遲遲未能確定。平原君不禁感嘆:“我多年招攬賢才,麾下門客雖多,如今竟連二十位全能之士都難以湊齊。”
就在這時,位於末列的毛遂站了出來,表示願意隨同前往。平原君看著這個並不熟悉的面孔,詢問他加入門下多久,毛遂答曰已有三年。平原君流露出一絲輕視之意,對毛遂說:“真正傑出的人才猶如裝在布袋中的錐子,鋒芒畢露,無法掩蓋。但先生在我門下三年,未曾聽聞有何突出事蹟,看來先生無論是文采或是武藝,都不屬於一流之列。此次出使楚國關乎國家存亡,如此重任,恐怕先生難以勝任,還是留守府中為妥。”
然而,毛遂並未被平原君的質疑所嚇倒,他從容回應:“您所說的確實有道理,人才的確應在適當的機會中嶄露頭角。然而,若無展現才華的平臺,即使是錐子也無法顯現其銳利。您因善於發現和培養人才而受到讚譽,但如果失去趙國公子的身份光環,還有多少人會關注您的識人之能,您又如何能擁有現今的地位呢?我之所以未引起注意,是因為尚未得到進入‘布袋’的機會,否則,我不僅僅能戳破布袋,更能脫穎而出。”毛遂的辯才與邏輯清晰,令平原君深感驚異。考慮到時間緊迫,平原君決定接納毛遂同行。
同行的其他十九人聽聞毛遂自薦,起初並未把他放在眼裡,私下嘲笑他自視過高。他們各自自信滿滿,路上談論廣泛,各抒己見,而毛遂則寡言少語,但每逢發言,總能切中要害,觀點深刻。當一行人抵達楚國後,這十九位門客已然對毛遂心悅誠服。
抵達楚國後,平原君次日清晨便匆匆趕至楚國王廷,與楚王展開關於六國合縱的商談。楚王表達了對合縱的顧慮:“六國合縱原本是由趙國倡導,但過去從未穩固,先前曾先後擁立懷王、齊王為縱約長,聯軍討伐秦國,卻均以失敗告終。如今,各國各自心懷鬼胎,合縱聯盟貌合神離,根本無法形成合力。況且,如今秦國的實力無人能敵,哪個國家敢輕易與之抗衡?此外,楚國剛剛與秦國修好,約定互不侵犯,若此時轉向與趙國結盟,無疑是違背了與秦國的約定,很可能引來秦國的報復,給楚國帶來戰火。合縱之事,還是就此作罷吧。”楚王出於對秦國的恐懼,遲遲不願答應。儘管平原君反覆陳詞,曉以利害直至中午,仍未能說服楚王。
毛遂與其他十九位門客在外靜候,久久不見平原君從殿內出來,十九人便對毛遂說:“先生不妨進去看看怎麼回事。”毛遂默不作聲,拔劍而出,大步流星走上臺階,徑直走入宮殿,向平原君質問道:“六國合縱之事,道理利弊分明,為何討論了整整一上午還沒得出結論呢?”楚王見狀大為驚訝,此人竟敢持劍闖殿,言語間毫無禮數,怒氣漸生,但由於不清楚毛遂的身份,被其凌厲氣勢震懾,暫未發作,遂問平原君:“此人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