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四個時期,就是鹹、同、光、宣,鹹豐大家知道叫&ldo;奕詝&rdo;,&ldo;永、綿、奕、載&rdo;,&ldo;奕詝&rdo;,這個時候又簡化了,皇帝的名字是兩個字,奕詝,第一個字不避諱了,就避諱第二個字,就避諱這個&ldo;詝&rdo;字,&ldo;詝&rdo;字怎麼避諱呢?就缺末筆,最後這一筆不寫了,諱缺,叫避諱,把它缺這一筆,就寫成奕詝就可以了,這是比原來又簡化了一點。鹹豐之後就是同治,同治的名字叫載淳。我們講了叫&ldo;永、綿、奕、載&rdo;。載淳,還是第一個字不避諱,只避諱第二個字,第二個字,載淳的&ldo;淳&rdo;跟&ldo;亨&rdo;字讀那個音,換一個寫法,載淳的&ldo;淳&rdo;這麼寫,這麼來表示避諱。再底下就是光緒,&ldo;永、綿、奕、載&rdo;嘛,光緒是&ldo;載&rdo;字輩,光緒的載湉,也有叫載湉的,&ldo;載&rdo;字不避諱,就避諱最後這個字,這個字怎麼避諱呢?就是避諱最後一筆。&ldo;口&rdo;字不封口,這要是考舉人,考進士,牽扯到這個字,如果多寫了一筆,肯定這進士、舉人都考不上,這是光緒。宣統,宣統叫溥儀,還是第一個字不避諱,第二個字避諱。&ldo;儀&rdo;字,第二個字怎麼避諱呢,叫諱缺末筆,最後這一撇不寫。這是清朝皇帝名字避諱分作這麼四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就是天天順這三朝,名字不避諱只是在《玉牒》《實錄》等重要場合,上面貼上一個黃簽,第二個時期就是康、雍、乾的避諱。第三個時期是嘉、道,改一個字,諱筆。第四個時期就是鹹、同、光、宣,皇帝名字兩個字,第一個字不避,第二個字缺最後一筆。
皇帝的名諱在當時來說造成很多的不便,當時有人因為疏忽了,忘了避諱,有的遭到申斥,有的遭到革職,考試的,落榜,甚至有論斬之罪。但是從學術研究角度也有好處,你譬如說康熙皇帝叫&ldo;玄燁&rdo;,這個&ldo;玄&rdo;字,康熙前天命、天聰、順治都不避諱,第一次出現避諱是康熙朝,所以先出現避諱&ldo;玄&rdo;字。這個書最早出版那就是康熙朝,不會早於康熙。你譬如說有個叫《康熙順天府志》,那這部書是什麼時候的?時間不一樣,有人說是明朝的,有人說是清朝的,清朝的,還有人說是光緒的,怎麼來斷定這個書的時代。原因很多了,其中一個就是凡是玄燁那個&ldo;玄&rdo;都避諱,所有帶&ldo;玄&rdo;字偏旁全都避諱,全書一共避諱70處,那就可以斷定這個書不是明朝的書,是清朝的書。清朝的書,不是努爾哈赤時期,不是皇太極時期,也不是順治時期,最早就是康熙時期,這是它的上限,那它的下限呢?下限也可能是光緒,因為從康熙之後,到宣統之前凡是&ldo;玄&rdo;字都必須避,都必須避諱。那這書上還有啊,它收錄材料最晚的時間是康熙二十四年,這樣,上限是康熙元年,下限是康熙二十四年,就大體上可以確定這一部《順天府志》是康熙元年,到康熙二十四年之間的書,是康熙朝的《順天府志》,如果沒有這個名諱,皇帝的名諱這個書的時間斷代上就會有更多的困難,所以學者們利用皇帝的名諱來有助於學術研究。另外對歷史的瞭解很有用,譬如說皇宮的後門,明朝叫做&ldo;玄武門&rdo;,&ldo;玄&rdo;字和康熙玄燁的&ldo;玄&rdo;犯了避諱,所以康熙朝就改成神武門,我們現在都知道,故宮的後門是神武門,是康熙時候改的。譬如說北京現在有個叫做廣安門,明朝沒有,明朝叫廣寧門,道光皇帝名字叫綿寧,這個&ldo;寧&rdo;字犯了道光皇帝名諱了,所以道光朝改&ldo;廣寧門&rdo;為&ldo;廣安門&rdo;,那就可以斷定&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