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崇年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從來沒有過的,而且把圓明園燒了,怎麼交待?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第一條說這個就是由於當時在事大臣的責任,因為端華他們誘擒了巴夏禮,事態擴大,他們才打到北京,因為他們誤導了鹹豐皇帝,所以他才到承德避暑山莊,鹹豐想回來,他們還阻撓不讓回來,所有歷史責任,一律加到顧命八大臣的頭上,這就解決了一個問題,當時的官心、軍心、民心的不滿,一律都傾瀉到八大臣頭上,在政治上取得了主動權,八大臣成了替罪羔羊。
有時候我想,如果八大臣回到北京,把喪事辦完了之後,也可能把奕訢他們懲辦了,《北京條約》就是你奕訢簽訂的,所有責任就加到你奕訢頭上,然後殺了你奕訢以謝天下,所以政治鬥爭是很殘酷的,兩宮皇太后和恭親王奕訢緊緊抓住了官心、民心、軍心的不滿,把這些不滿引導到八大臣身上,爭取了政治上的主動。
我舉一個例子,當時兩個集團,朝廷一個是承德集團,一個北京集團,承德集團主要是八大臣,我都說過了,那北京集團主要是誰呢?王公貴族以奕訢、奕譞為代表。朝廷裡面一個叫文祥,文祥是軍機大臣,他和奕訢關係好,當時鹹豐要逃難到承德的時候,文祥不同意,文祥說應該在北京,肅順他們不滿意,所以五個軍機大臣四個到了承德,就把文祥留在北京,五個軍機大臣四個都是顧命大臣,就把文祥甩開了丟在北京,文祥肯定不滿意。第二是桂良,桂良是奕訢的岳父,到承德的時候,沒讓桂良去,把桂良留在北京。第三個是寶鋆,政變之後做了軍機大臣,寶鋆是戶部侍郎,戶部尚書是肅順兼著,他們逃跑之前要錢,裝修這個避暑山莊,寶鋆說沒有錢,說現在各個方面都很困難,裝修從緩,就沒讓保軍到承德,把他留在北京。第四個是翁心存,就是翁同龢的父親,他對肅順不滿,有一個事情跟肅順有衝突,肅順把翁心存降五級,留在北京。還有一個叫賈楨,是皇帝的老師,他說我不去,賈楨是山東人,進士,很有骨氣。歷史記載說,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的時候,說賈楨&ldo;日危坐&rdo;,正襟危坐,日危坐天安門,阻攔夷人進入皇宮,他在天安門前正襟危坐,阻擋英法聯軍進入皇宮,很有骨氣,他是有身份的人,是皇帝的老師,你像文祥、桂良,寶鋆,翁心存,賈楨,地位很高,和社會名流都站在奕訢一邊,他們都對八大臣很不滿意,這就形成了奕訢這個集團的力量,所以懲辦了八大臣,北京的這個集團以奕訢為首的北京集團,可以說是拍手稱快。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