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三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不一會,那些詭異的線條便開始重新排列。
它們在青銅壁上蠕動著,一點點變成陳司所熟知的現代漢字。
“上皓於天,下陰於地,吾族之衰,始歿於此。”
陳司口中重複了一遍上面的話,可卻沒有得出任何頭緒。
這句話和所謂的“陽”沒有任何聯絡,怎麼會擺在此處?
他又翻閱了屋內其它書籍,發現裡面大多都語焉不詳,還有些文字陳司根本就無法辨別,想必是連司靈部也沒有破譯的方法。
只不過這裡還擺放著一篇上個世紀關於地日執行軌跡的研究論文,與其它文獻格格不入。
陳司拿起來,彈去上面的灰塵,發現這篇文章發表於八十年代,作者是他不認識的一位西方作家。
論文足有上百頁厚,陳司一頁頁看去,裡面陳列了大量他的觀察記錄和推測結果,其中有許多他所不理解的知識,不過最後得出的結論陳司卻看明白了。
“......太陽與地球的距離並非恆定不變,以一個公轉輪次為固定週期,兩個天體之間的距離正在拉大,這個過程的變化微乎其微,用肉眼幾乎難以觀察,我們推測,在數萬年前,太陽距離地球更近,地球表面的生物眼中所看到的太陽更加龐大......”
“......導致這種現象產生的原因或許是天體之間的引力具有波形變動,不穩定的引力結構使得空間距離隨公轉週期擴散,據以上資料計算,在達到臨界值後,太陽與地球間的引力結構將不會產生作用,太陽將從地球“逃離”......”
“這是......”
陳司瞳孔微縮,他突然想起來桑仙所說過的話。
這世間原本沒有“陽”,是天道衍變潛移默化地將金烏之卵送到了蒼穹,世界才有了光芒普照。
也就是說,“陽”並非從最初就在天上,而是從地面慢慢升上去。
而這篇論文中的說法竟然與此有一絲相似之處!
地日距離在擴大,難道意味著天道的衍變其實一直都沒有停止,“陽”至今仍在遠離地面?
陳司連忙取出手機,在網上搜尋起這篇論文和作者的資訊,卻發現根本就找不到任何記錄!
這種離經叛道的言論,為什麼會找不到一點記錄?
難不成這篇論文字就是造假來的,作者本就沒什麼名氣?
陳司連忙搖頭,否定了這個想法。
這篇論文是真是假並不重要,他根本不需要從科學的角度去評判論述的合理性。
既然它能被存放在司靈部的檔案室,就已經說明了文章的價值!
陳司突然間感覺抓住了什麼,目不轉睛地盯著紙張上的文字,渾身因興奮而戰慄起來。
“沒錯......沒錯!我要跳出科學的範疇,要摒棄常識的束縛......我覺得不可能摘下太陽,是因為天道希望讓我這麼想,既然這條天道還在衍變,就說明還未成形......一定有辦法,只是我還沒有察覺......”
......
“裡面就那幾本書,竟然看了兩個多小時,如何,有什麼頭緒沒?”
常春生的語氣中帶著一分期待。
可陳司只嘆了口氣直搖頭。
他總覺得找到了一縷線索,可又遲遲想不明白關鍵之處究竟在哪。
常春生並沒有追問下去,對陳司的態度依舊十分和善。
“無妨,我相信你早晚能找到線索,在那之前需要什麼幫助儘管給我說,我會盡可能滿足你的需求。”
陳司聞言,皺著的眉頭舒展起來,眼睛一點點變得明亮。
“此言當真?不瞞你說,我一介散修無門無派,一路走來還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