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再講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子高等師範學校兼課,每週兩小時,教的仍是歐洲文學史。“還有一件事也是發生在一九二〇年裡,北大國文系想添一樣小說史,系主任馬幼漁便和我商量,我一時也麻胡的答應下來了,心想雖然沒有專弄這個問題,因為家裡有那一部魯迅所輯的《古小說鉤沉》,可以做參考,那麼上半最麻煩的問題可以解決了,下半再敷衍著看吧。及至回來以後,再一考慮覺得不很妥當,便同魯迅說,不如由他擔任了更是適宜,他雖然躊躇可是終於答應了,我便將此意轉告系主任,幼漁也很贊成,查魯迅日記,在一九二〇年八月六日項下,記著‘馬幼漁來,送大學聘書’,於是這一事也有了著落。”334魯迅在大學任教,乃自此始。
一九二〇年春,周作人接受北京大學學生社團新潮社的邀請,加入該社。新潮社由傅斯年、羅家倫、顧頡剛、俞平伯、江紹原、李小峰、孫伏園、葉紹鈞等組成,其中不少人將在周作人以後的命運中或多或少起到作用。自《新潮》第二卷第五期起,周作人被推舉為主任編輯,他也在這裡發表了所譯俄國彌裡珍那作《老乳母》、日本千家元麿作《薔薇花》等短篇小說。周作人的譯著《點滴》於這年四月編就,八月列為“新潮叢書第三種”,由北京大學出版部印行。扉頁上印了尼采《察拉都斯德拉的序說》裡的話:“我愛那一切,沉重的點滴似的,從掛在人上面的黑雲,滴滴下落者,他宣示說,閃電來哩,並且當作宣示者而到底裡去。”註明“唐俟譯本”。《點滴》無疑是新潮社所推舉的新文學的典範。txt電子書分享平臺
周作人傳 第四章 一九一七(13)
《點滴》收錄了周作人至此為止的白話文譯作;以前與魯迅合譯的《域外小說集》,加上他以文言譯的其他短篇小說,也在一九二〇年三月彙編一冊,經陳獨秀介紹,次年由印行《新青年》的上海群益書社出版335。魯迅代周作人撰寫的序言有云:“到近年,有幾位著作家,忽然又提起《域外小說集》,因而也常有問到《域外小說集》的人。”較之從前幾乎無人問津,顯然今非昔比。譯者宣稱:“只是他的本質,卻在現在還有存在的價值,便在將來也該有存在的價值。”《域外小說集》與《點滴》相繼出版,完整地展現了周作人十幾年來介紹“弱小民族文學”的成績。
一九二〇年十一月二十三日,周作人等七人聚會北京東城萬寶蓋衚衕耿濟之宅,商議成立文學研究會,他被推舉起草宣言。其中提出,成立該會的理由有三:“一是聯絡感情”,“二是增進知識”,“三是建立著作工會的基礎”,——雖然多年後周作人說:“可是事實正是相反,設立一個會便是安放一道門檻,結果反是對立的起頭。”336所指的是文學研究會與創造社間的糾葛,不過這是後話了。以上三點,多少還有新村的餘響。次年一月四日文學研究會成立,周作人與朱希祖、耿濟之、鄭振鐸、瞿世英、王統照、沈雁冰、蔣百里、葉紹鈞、郭紹虞、孫伏園、許地山同為發起人,但他因病未能與會。當時沈雁冰接任商務印書館《小說月報》主編,從一九二一年一月十日出版的第十二卷第一號起全面改革,成為文學研究會的主要陣地。周作人以翻譯家和文學理論家的身份參與其間,在這一期上,登載了他此前的講演稿《〈聖書〉與中國文學》和所譯日本加藤武雄作短篇小說《鄉愁》。以後《小說月報》與《新青年》一起成為周作人發表作品的主要刊物337。
“在一九二〇年我又開始——這說是開始,或者不如說是復活更是恰當,一種特別的文學活動,這便是此處所說的兒童文學與歌謠。”338他指的是十月二十六日在北京孔德學校講演的《兒童的文學》339。其中有云:“第一,我們承認兒童有獨立的生活,就是說他們內面的生活與大人不同,我們應當客觀地理解他們,並加以相當的尊重。”“第二,我們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