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二虎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誠如我在漠北的所觀,那些狄夷之輩,卻也同樣身著衣冠、手執刀劍、駕乘車馬;同樣君臣相拜於殿、父子相承家業。更過份的是,他們還宣稱自己也有禮!有禮的狄夷,是否還能稱得上是狄夷嗎?”說到這裡的秦剛稍稍停頓了一下,轉而更堅定地說,“依然不能,為何?因為狄夷所講之禮,非我華夏之禮!凡我華夏士子,都應該清楚這禮的真正內容:忠孝廉恥勇,仁義禮智信、溫良恭儉讓,此十五字也是十五德也!然狄夷之禮呢,卻唯有四字耳!”
秦剛的聲音鏗鏘有力,眾位學員凝神俱聽,都在好奇會是哪四個字。
“弱肉強食!”
的確,這便是在大漠草原上流傳了數千年的信奉真理,更是出於大自然間的殘酷法則。
“草原部族的孩童,從出生開始,便要在顛簸的馬背上長大,凡是體弱不能經受者皆被無情地淘汰!他們無須識字看書,也不曾聽過戲曲評書,吃則茹毛飲血,穿則而衣皮葦,居無定所,隨草而徙。面對殘酷而惡劣的自然環境,由於水草不足、資源匱乏,所有的財產,如牛羊、馬匹、牧場甚至女人,都需要透過手中的拳頭與刀劍爭奪而來。所以,各家部落的首領,必然是那最強壯的善鬥之人;草原之上的霸主,必然會是擁有最兇悍戰士的部族之首。強者坐擁一切!弱者只會淪為他人的奴隸與財產。所以就在這強權爭奪的禮制之下,才會出現父子聚麀這樣的可恥之舉,這是他們強權下財產資源的重新歸屬!”
“所以,狄夷之族在遇上天災人禍,難以生存之時,自然就會縱馬南下、劫掠中原。從秦漢時的匈奴開始,到魏晉之後的五胡,還有盛唐時的突厥,一直到我大宋王朝所面對的西賊北虜,無一不是如此。正是因為他們把本可讀書作詩、琴棋書畫、百工技藝、精緻生活的時間與精力,都用來打磨他們的戰鬥軍隊、屠殺刀劍。所以中原王朝的軍隊,往往都難以抵擋他們的入侵之鋒,這便帶給我們一個非常現實的難題:文明之禮在面對野蠻之禮時,到底該如何應對?”
這個問題提出後,在廣場上留下了些許的餘音繚繞,但眾人卻陷入沉思。因為,這其實就是眼下大宋面對境外威脅時所面對的困境。
“恢復我大漢男兒的尚武之風,以血還血、以牙還牙!”終於有個學員高聲叫出,竟也引得周圍的一些同學喝彩叫好。
“很好,然而有人會說:‘國雖大,好戰必亡’。你可知,漢武攻略匈奴一戰,耗盡文景兩代所蓄,天下戶口減半。昔日神宗皇帝五路伐夏,雄風可睹,然傷亡數萬人,空耗錢財百萬,終究不得西北之寧,此又何解?”
“總不成對他們一直歲幣供養才是正途吧?”這個學員心知秦執政乃是主戰思想,只是一時無法辯駁,便就丟擲了一個反問。
“的確,蠻夷畏威不懷德!既為夷者,只知弱肉強食,崇慕鐵腕實力。我大宋對西對北,年年歲幣不斷,但邊境爭釁卻月月不絕。便如路遇惡犬,你越是忍退拋食,惡犬越是認為你懦弱可欺。所以,歲幣供養實為養虎成患之惡!”
“但是,這位同學所言的‘以牙還牙’卻有一個問題。人非惡犬,如若真的以牙還擊,試問人的牙齒又如何能夠勝得過惡犬之齒呢?所以恰恰就在這裡,我們發現了文明對戰野蠻中的關鍵性誤區:我們怎能傻到與惡犬對拼牙齒呢?事實上,一根木棒足以讓其難以近身,一柄刀劍便可將其斬殺,一副弓箭更可遠遠將其輕鬆擊斃!”
看到場中眾人已有恍然大悟者,秦剛更是趁熱打鐵地指出:“狄夷善騎射、性兇殘,其戰力遠勝於我們,這樣的一個結論,與‘惡犬遠勝於人’的說法何其相似?我們不與惡犬比拼牙齒,同樣不須放棄詩書文化而全民皆兵地狄夷比拼騎射!事實上,就在這百年之中,契丹鐵騎百萬,雖然動輒動兵壓境恫嚇,卻終究難以南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