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官的喪鐘 (第3/3頁)
寒寺敲鐘人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宣德二年,朝堂之上的文臣確實是步步緊逼,很多事情上都能肆意反駁聖上,甚至做起了御史的工作,動不動便會批龍鱗,如此一直下去,皇權遲早勢微,所以皇上此次御駕親征也確實沒有辦法。”
那你自己都知道文官勢力所做的這些破事兒,還讓我來你家幹啥?連你自己都覺得過分了,你覺得我勸得動朱瞻基?再說了讓朱瞻基鎮守朝堂,明顯不符合我的利益。
“楊大人說的在理,敢於承認,不愧有大明肱股,當今聖上想做的是漢武唐宗,而不是向宋那般,與士大夫共治天下,大明最高權力只有也只能有一個,那就是皇權,文官集團如今已有尾大不掉之勢。
楊大人,下官還是得勸您一句,此次北征班師回朝之後,還請您給各位文官們說一下,好好的輔佐帝王治理國家便可,切莫把自己的位置看的太高,幻想著自己能成為前宋那般與皇帝共治天下,是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的。”
既然楊榮願意跟我攤牌,直接明說,那我也沒必要再遮遮掩掩、含糊其辭了。
“你說得不錯,當今聖上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絕非前朝那些只知偏安一隅的帝王所能比擬。因此,聖上決定親自出徵的確大有裨益。”,楊榮緩緩回答。
那你還找我幹嘛?我心裡暗自思忖道,像這樣顯而易見的道理和局勢分析,稍具智慧之人皆可洞悉明悟,以楊榮之才智必定早已瞭然於胸。堂堂朝廷大員豈會連這點淺顯之事都看不破?那麼,他今日召見我究竟意欲何為呢?
“楊大人,您就不必與下官繞彎子了。君臣之間的嫌隙與矛盾,您定然心知肚明。至於聖上此番御駕親征背後的深意,想必您也是轉瞬之間便能揣度出來。所以,您今日特意喚我前來,究竟有何賜教呢?”我開門見山地質問道,目光直視著楊榮,試圖從他的眼神中捕捉到一絲端倪。
然而,楊榮卻只是靜靜地凝視著我,沉默不語。就在這時,侍者將茶水端了上來,放置在我們面前,隨後站在一旁等候吩咐。
楊榮卻是揮揮手示意僕人下去,並吩咐他將周圍所有僕從全部清理開,一會兒的功夫,整個正堂便只有我們兩人。
我非常的不解他此動作是何意,正準備開口詢問之時,楊榮突然深吸一口氣,吐出來之後緊緊盯著我開口到:“李大人,皇上清蒸之事是你從邊境回京不久第一次大鬧朝堂之時所提出來的,可對?”
“對啊,沒錯,不過您老人家能不能換個詞兒,大鬧朝堂這四個字兒,聽著我像個潑皮無賴一樣。”
楊榮沒有理會我的插科打諢:“依你之見,漢王殿下是個怎麼樣的人?”
怎麼又扯到朱高煦了?
“下關看來漢王在政治上是一個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之輩。不過在軍事上是一個非常勇猛的將領。人也不錯,值得深交。”
“可是他曾經反叛過!”
“可別提這事兒了,漢王殿下的反叛形同兒戲,下官輕而易舉就將此事解決了。其實說到底,漢王就是內心憤恨太宗文皇帝曾經明明告訴他過世子多病,汝當勉勵之,但是最後沒有履行這個承諾,所以就如同鬧脾氣一般,才出了這碼事,根本不值一提,你看皇上在意過此事嗎?都知道漢王是這混不吝的性子。”
“哈哈,沒想到李大人對漢王殿下的評價倒是一針見血。”,楊榮聽到我對朱高煦叛亂之事的評價以後終於是笑了起來。
不過轉瞬之後他便收斂了笑容,眼睛直勾勾的盯著我,嚴肅的問道:“李大人,老夫可以相信你嗎?”
這老頭怎麼神情姿態切換的能如此之快?我懵懵懂懂的點了點頭:“下官的身世清白,楊大人當然可以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