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繼續複習備考 第一節 複習寫作知識(續6) (第2/5頁)
山果果9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夠做到心思專注不二、文思如泉源般源源不斷地湧現、內心充滿著澎湃激昂的情感,以至於完全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彷彿周圍的一切都與他無關似的。他忘卻了周圍的“現實社會”,進入了特定的“藝術天地”,整個身心都沉浸在創作“物件”的喜怒哀樂之中,但是,即使是在這時,他寫的東西也既不是神靈的“詔語”,更不是醉漢的“夢囈”,而仍是完全“清醒”、十分“自主”的東西,是其“激情”和“理智”高度結合的產物,是“物件”和“主體”高度和諧、物我合一”的結果。正是這種“思維勢態”,造成了超乎“常規水準”的優異之作!如果把這種情態下的創作現象一一作家情緒的“如痴如醉”、抒寫的“自由奔放”(突破既定“提綱”的束縛)都解釋為“非自覺性”、“不自主性”,過分強調它的“自發”性質的話,那就錯了。任何真正的“藝術創作”,都不可能是“精神恍惚”的囈語,“頭腦發熱”的昏話。“痴迷”中有清醒,“奔放”中有法度,“熱”中有“冷”,“物”中存“我”,從來就是如此!
,!
總而言之,對於像“機遇”和“靈感”這樣屬於思維層面突然湧現出來的現象,如果將其過度地“神化”,那顯然是不正確的;然而,若是採取完全“不承認”它們存在的態度,這同樣不利於問題的有效解決。所以說,正確的做法應當是我們以一種客觀公正的姿態去正視這些現象,並深入地對其展開研究工作,最終從“唯物主義”的角度出發給予合理且科學的闡釋。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在這裡,五明針對“機遇”以及“靈感”展開論述時,他所設定的目標並非單純地將之當作一個純粹的“理論”性議題來加以研討剖析,而是更多地傾向於把它們視為在“行文”這個具體階段當中切實存在著的一種現象來予以對待處理。正因如此,接下來五明將會重點投入精力去學習探究那些能夠造就並且維繫住“機遇”的一系列相關聯的重要內容。
五明坐在書桌前,眉頭微皺,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他正在努力探尋著一個關鍵問題:究竟怎樣才能緊緊抓住那些稍縱即逝的機遇呢?經過一番苦思冥想後,他意識到,解決這個問題的核心首先要聚焦於“習慣”這一層面。
在此之前,在那篇“總論”裡,五明已經對有關寫作“習慣”的重要性展開了深入的研究與探討。他深知,對於任何一位立志成為優秀寫作者的人來說,若經歷了長年累月的艱苦伏案耕耘以及大量的寫作實踐,但仍然未能成功塑造並積累起一種真正契合自身特點、能讓自己在創作時如魚得水、信手拈來般靈活運用的“習慣”型寫作模式,那麼想要實現文筆流暢自然、妙筆生花的境界恐怕會困難重重。
五明深深地認為,每一種習慣都彷彿擁有著獨特且鮮明的“自我性”特質。就如同每個人身上那獨一無二的指紋一般,這些習慣成為了個體區別於他人的顯著標志。而對於一個致力於在寫作領域深耕發展的人來說,能夠成功地培育和塑造出屬於自己獨有的“習慣”寫作方式,毫無疑問是其在這條道路上逐漸邁向“成熟”甚至是“定型”階段的關鍵標識。
確實如此,我們必須承認“習慣”並不能夠簡單地與“機遇”劃等號。它們雖然不是同一個概念,但不可否認的是,二者之間卻實實在在地存在著相當緊密的聯絡。一般而言,當人們找到那種最為符合自身習慣、實際操作起來感覺最為輕鬆自如的寫作方式時,這種方式往往也就會變成最容易得到“機遇”青睞和眷顧的路徑,同時也是最有希望取得豐碩成果的有效方法。因為只有在熟悉和擅長的模式下,作者才能夠充分發揮出自己的潛力,將靈感轉化為精彩絕倫的文字作品,從而吸引到更多的關注和認可。
五明深知想要創作出一部優秀的作品,必須要深入理解並掌握“時間”這一至關重要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