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星期四 十一月二十四 (第1/2頁)
春輝抑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早起晚了一點。
洗漱,收拾。
吃早餐,一兩醬油炒飯,一個茶葉蛋,一張薄餅,一碗粥,一碗豆腐腦4元。不錯。
去圖書館。
泡咖啡。
吃巴旦木果仁。
先困,然後開始結合手機錄音相簿和便籤複習。
吃午飯,土豆絲米飯14元。加湯汁,不錯。
最後衝刺複習。
之間有休息。
考試,老師年輕而嚴格。
感覺可以。
和老師說再見。
去圖書館三樓讀餘老師的山河之書。引人深思。
意義有大有小,多層次。
當年汲汲與名利時不妨想想宇宙。
當你傷心難過時,不妨想想這世界有多大。還有多少找到了自己維度的意義。
有時候把過程可以當成目的本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我和餘老師觀點不同,我認為理想的方式就是邊讀邊行。受限於環境,我們可以先讀,再走。把感性認識上升到理性認識。如果直接去走,無意義的拍照會流於形式主義。
但是一昧地三思而後行也是不對的。因為很多事情,你不實際嘗試只能流於空想盲想。那樣的話你就相當於用繩子拴住了自己。
如那個學長所說批判性地辯證思維是必須的。發展的眼光也是必要的。很多事情沒有去想的必要,不要因為懶而浪費自己的時間。
還有就是科研、競賽、課代表等等這些你不瞭解的東西正是你的機會,因為不瞭解的人很多。而且正是不瞭解才要去學習,才要去嘗試。
稱之為走出舒適圈,不能閉關鎖國,固步自封。
不破不立說的正是這個道理。
因為事務總是在發展變化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想不出來的東西,就大膽去在實踐中學習吧。我們要不斷的在變與不變中保持平衡。
無論是學習還是生活。
既不能沒有規劃,居無定所。又不能沒有彈性,成為強迫症。萬萬不可有所謂完美主義,好與不好總是相對的。這要看客觀標準和我們的主觀標準,最後的選擇既取決於我們作出的權衡選擇,又受限於客觀的環境。但環境是客觀的,我們要更加充分地發揮主觀能動性,因為客觀環境儘管其發生是隨機的,但其引起我們多大的反應取決於我們自己的適應能力,這是一種人文意義上的免疫。不妨再引入一些病理概念,如化生,機化,變性等等。非常有思考價值。
這裡先告一段落。
吃晚飯番茄炒蛋二兩米飯34元,謝謝阿姨的湯汁。五碗湯,不錯。
回圖書館,讀單詞,吃麵包。
回四樓讀書。
休息後,繼續讀。
距離產生美,氣質和禮貌還有一些細節決定第一印象。
開啟手機,本義是發個讀書動態。
亂花漸欲迷人眼。
我應該不忘初衷。
之後再做其他。
如果雜事比較多,就看情況。比如可以繼續關機,先讀書。
或者,拿紙和筆記下來,排個先後順序。這樣既有輕重緩急,又不容易遺忘漏掉。
切記:留言不是形式主義,擇重要的或者看後續。
訂閱號看自己的時間,以及預計時間。
拿快遞,到科講。
之間和曲,劉,三姑,叔,媽分別聊天。
對一個異化大學生,特別是女大學生的推文引發了我對陰暗性的思考。事實上,有陽光的地方就會有陰影。我們看待一些人和事,不能走極端,而要持太極思維。同時堅守自己的底線,信念,原則立場。要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