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87 章 閔公二年(2) (第1/2頁)
萬年眉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如今魯國可以說是季友的地盤了,那麼自然要介紹一下季友。當年文姜和魯桓公夫妻關係大概還算和諧,所以除了大兒子魯莊公之外,還有了這個小兒子。當然出生之前並不知道是兒子,魯桓公就找卜人給這個孩子做卜筮。】
【這個卜人名不詳,反倒是兒子有點名字,所以直接被稱作某某之父,也是有點慘。卜筮其實是兩個程式,卜用的是龜甲,也稱為龜佔;筮則用的是蓍草。《周禮·春官·筮人》裡的說法是“凡國之大事,先筮而後卜”。】
【但整個《左傳》裡基本都是先卜後筮,只有一次例外,反正不是這次。至於之所以卜先筮後,可能和所用的材料有關。雖然萬物有靈,但是動物肯定比植物更靈,所以用龜甲的卜先於用蓍草的筮。】
【卜人先卜,得出的結論是:男孩,名字叫友,是國君的臂助。這段特意兩兩押了韻,不過是古音,我也不懂跳過。“其名為友,在公之右;間於兩社,為公室輔”,意思其實八九不離十,不過後面兩句更偏向於說他權勢之強。】
【“間於兩社”可能需要額外解釋一下,這又和當時的禮俗有關。所謂“社稷”,其實分別是土地神和穀神,對社稷的祭祀是常態化的,也有專門的祭祀位置,就像是祖廟和宗廟一樣。而魯國有兩社,周社和亳社——亳社是從商朝沿襲的。】
【當時天子諸侯有三朝,外朝、治朝和燕朝;諸侯之宮則有三門,自外向內分別是庫門、雉門和路門。外朝在庫門內舉行,負責斷獄訴訟一類的事情,國君少有關注。】
【接下來是位於雉門之內的治朝,也稱為正朝,是君臣日日相見的地點。標準程式應該是臣子先於國君自稚門而入,然後國君從路門內出,兩方見禮。接著國君退回路門內的路寢,群臣停留在稚門內,各至官府。】
【如果群臣有事告奏,或者國君有命令,兩方有議政的需要,則在路門內的燕朝進行,也叫內朝,其實就是在路寢進行的。前面有提到過路寢和燕寢的區別,其實感覺有點類似於後宮和前朝的區別,雖然都可以居住。】
【現在回到“間於兩社”。具體位置上講,稚門之外右為周社、左為亳社;“間於兩社”居於中軸線其實是貫通的三朝即完整的朝廷所在。所以這裡指的是季友將會綜治三朝,執政魯國。】
【除此之外,卜的結果還有一句,說“季氏亡則魯不昌”。關於這句有兩種理解,都是與後來的史事關聯的。第一種說法的“亡”理解為流亡,季氏指季友本人,說的是季友跑路那段時間魯國連續被幹掉了子般和閔公。】
【第二種理解時間跨度就很大了。說的是三桓之一的季孫氏,也就是季友的後人。季孫氏滅亡後,魯國也很快滅亡了。季孫氏的封地為費邑,後來可能也被稱作費國,最終應當是和魯國一起被楚滅掉。】
廳堂裡安靜了一會兒。
“先是‘慶父不死,魯難未已’,再是‘季氏亡,則魯不昌’。”文姜嘆息,“又及那後世女子口中的‘三桓’之
語(),不知於魯國而言是福是禍。
若你未曾攪弄風雲↓[((),此話尚且有幾分可信。”同嘲道。
諸兒瞥他一眼:“魯國行至如此境地,豈非魯公一手所致?子般之死是你教子無方,與你母親何干?知道鴆殺叔牙,卻不溯其根源除去慶父,分明是你無能。”
同一時氣節,卻無言以對。
【剛才說的是卜的結果,接下來是筮的,筮的結果就是每次解讀都很痛苦的八卦。“大有之乾”,即大有卦變成了乾卦。大有是上離下乾,乾則是上乾下乾,也就是從下往上數的第五爻從陰爻變成了陽爻。】
【乾為父、離為子,所以大有之乾意味著子與父同德,無改其父之道;乾為君、離為臣,則大有之乾又代表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