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95 章 僖公四年(2) (第1/4頁)
萬年眉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既然諸侯聯軍沒能勝利打入楚境,兩方自然考慮談和,屈完親自去了齊國所率領的聯軍陣地。齊桓公命諸侯的軍隊展陳於下,二人一同登上齊桓公的戰車觀看,其實就是類似於閱兵的行為,跟屈完示威呢。】
【齊桓公先表達自己的謙遜,說我率聯軍前來也不是為了我自己,如果能繼續延續與楚國先君的友好關係我也很願意,不如我們和好吧?】
【他要裝傻屈完也跟著一起裝傻,屈完說,您來向我們楚國城邑的社稷之神祈福,又與我們國君親善,也是我楚國之君的願望啊。】
【都說想和平友好,但是誰先妥協肯定誰吃虧,所以肯定是不能讓步的。齊桓公終於開始強硬了,他直接就上威脅了:以眼下兵馬之眾作戰,誰能抵禦?用他們攻城,那座城池是我們打不下來的?】
【屈完也不甘示弱:您如果以德服人,諸侯莫敢不服;若要以力迫之,楚國用方城作為城池,漢水作為護城河,就算你有眾多兵馬,也無處可用。】
【這句話之後兩方算是在平等的情況下各退一步,建立了盟約也就是著名的召陵之盟。而之所以能夠達成一致,其實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屈完所說的以德服人,雖然齊桓公稱霸的過程中也不是沒有用過強權,但總的來說德行才是服眾的前提。】
【另一方面就是楚國的地勢。從漢水為池就知道,這其實強調的是楚國地理位置的天險。而方城也不是城——當然,楚國有名為方城的城邑,但是這裡的方城應該是一大片山脈形成的類似長城的地理屏障,大約是桐柏、大別山一帶。】
【齊國和楚國的距離畢竟是比較遠的,他們就算短暫接壤也是在東邊,互相的利益衝突實在是沒有那麼大。就像楚成王說的,我居北海君南海,寄信傳書謝不能……呃,串臺了,方位也反了,這詩實在不適合他倆。】
小白循著這與他們慣常所念的詩句有所不同的句子重複了一遍,此處奇異能使言語相通,但僅限於理解,卻並非是周人雅言,因此他自然能從那後世女子口中聽到這七字的韻律。
然而待他細思了此句意味,又及發現此語與那熊惲所言的相似之處,頓時徹底放棄了與熊惲互相瞪視,而是走遠了幾步才重新坐下,以示不欲與其同流合汙。
【既然已經簽訂了和約,諸侯聯軍也該回家啦。但畢竟是聯軍,聯軍嘛,總是難免有一些小九九。比如,作為聯軍的一份子,軍隊路過你家門口的時候,是不是得為大軍提供輜重糧草和住處呀。】
【出發的時候,大家本著能去楚國打一波秋風的主意,沒有對這件事發表什麼看法,但是現在要返程了,性質就不一樣了。陳國的大夫轅濤塗於是暗地裡找到了鄭國的大夫申侯合計,希望回程的大軍能夠不要路過陳國和鄭國。】
【他說的理由也很現實,軍隊從陳、鄭之間過,來而又往,被大軍兩次徵發,會讓國家越來越衰弱。所以他希望大軍能夠往東走,剛好順便向東夷一展軍威,再沿著海返回齊國,這也
是可行的路線嘛。】
【然而這條路線聽著好像很有道理,但事實上如果要避開鄭國和陳國,齊國軍隊就得是沿著淮河而下,從河南到安徽到江蘇再往北折到山東再回國。陳國和鄭國是開心了,齊國絕對是開心不了的。】
【和他一起討論的鄭國大夫申侯表示了對他建議的認同,轅濤塗就去說服齊桓公去了。公羊傳的版本里是這麼忽悠的,“您既然已經使南夷臣服,為什麼不沿著海岸向東退兵而去,讓東夷也臣服了再回國呢?”】
【總之不管他說了什麼花言巧語吧,齊桓公反正這會兒是被忽悠到了,同意了他的建議,真準備去服東夷了。然而萬萬沒想到,轅濤塗被背刺了,因為申侯特意去謁見齊桓公,非常為齊國著想地進言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