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公五年(2) (第1/2頁)
萬年眉壽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事情是這樣的,當息姑準備出兵的時候,他問了使者一句“敵軍到哪裡了”。將心比心我覺得這很正常,哪怕自己已經接到了訊息,但是那畢竟不是當事人的說法,說不定傳著傳著有遺漏,或者有時間差,當然要詢問一下當事人具體情況。】
【結果宋國使者來了一句,還沒進宋國都城。這就明顯屬於是睜著眼睛說瞎話了。後人對他這樣回答也很疑惑,有人解釋為是因為怨恨息姑明知實情還要再問這種恥辱的事實,也有人說就是忌諱把真實情況告知外國國君。】
【雖然我說這位使者是鄭國派來的奸細是開玩笑,但無論如何他確實顯得很莫名其妙。至於上述兩種解釋則分別出自杜預和顧炎武,都是大佬,然而從邏輯上也依然不太順暢。】
【而接下來,息姑的反應也很過激,他直接拒絕出兵了。不過他說的話也很有趣,大概意思是,宋公希望我共情宋國如今的國難出兵,但是使者說敵軍還未入城,這不是我敢知道的事情。】
【其實我總覺得息姑這個回覆有一點點微妙,翻譯過來意思不是特別通順。他到底是在暗示魯國不會淪落到和宋國一樣被敵軍攻入都城,還是在嘲諷這個使者一方面來求救一方面卻又要裝得好像情況沒那麼危急。有點猜不透啊。】
息姑收到寤生投來的疑問目光,閉眼思索了一下,答道:“已是好幾年前的事情了,早不大記得一句話背後的含義。但無論我作何感想,結果總還是有利於鄭公的。您說是嗎?”
他好像說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寤生聞言也只是一哂,沒有再問什麼。
畢竟是一國之君,盡日在各國之間權衡取捨,想從他嘴裡套出真話也不是那麼容易,端看他想不想說罷了。
【鄭國的報復物件並不只是宋國,事實上在邾國送上門來之前,他們已經去攻打過東門之役的主使者衛國,儘管公子州籲人都已經涼了。宋國是第二個。既然有了第二個,那第三個和第四個呢?】
【東門之役的參與者有四,宋國、衛國、陳國和蔡國,魯國雖然參與的其實是這場戰爭退兵後再起的第二階段,但是很難說會不會也是報復物件。那麼考慮到魯國參與本來就是因為公子翬擅自帶兵前往,息姑有沒有可能是想明哲保身?】
【從這個角度假設息姑最初就沒想出兵有一定道理,那麼上述我們所說的使者說錯話情節就屬於順坡下驢、借題發揮。但是其實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不是很大,畢竟鄭國強也沒有那麼強,魯國和宋國多年盟約,2v1還是有優勢的。】
【而且還有一個問題是,息姑年輕時其實和鄭國有仇。他還是公子時曾經因為戰敗被抓到鄭國,賄賂了鄭國的尹氏大夫才逃回國的。怎麼看他都不太可能在二選一的時候舍宋國而選鄭國。】
【所以對於這整件事我只能感慨,真是莫名其妙。不過人家是國君,哪怕是攝政的代國君,也有資本任性。何況這是在春秋早期,爭霸還沒那麼明顯,天子還有些地位,這些大國之間不至於互相攻伐到滅國的地步,也沒這個能力。】
還未待寤生開口,息姑就先把他的話堵了回去:“後世之人不過猜測罷了,他們根據史書記載和應行之理揣測我等言語行為的緣由。但或許那就只是一時情緒的衝動,沒有任何背後的原因。鄭公當是明白的,就如她之前——”
他指了指影像裡的小瘋又繼續道:“之前揣測鄭公嘆您無母可遺的時候。您是真情還是假意都不重要,我等都並非是您本人,無由知道其中真意。後人的記載中,唯有被明確記載的事件結果,才是對旁人存在意義的內容。”
武姜幽幽嘆了一句:“但是我也很想知道,那究竟是真情還是假意呢。”
寤生當然不會對與自己勢同水火的母親說真話。他也明白息姑言下之意,無非是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