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年夜聽蘭秀婆婆講古 (第1/2頁)
伍仁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回到家裡,各家都已經關了門戶。按照傳下來的風俗:關了門戶後,一直要等初一子時到來時,才能開門迎財接福。叫做滾進不滾出,金銀堆滿屋。
翠英進屋後,用早已準備的大陶盆,填滿乾土,點燃乾柴,升起了一盆火。因為除夕要守歲,沒有火盆是守不住的。有條件人多的家庭,還要用磚砌像樣的火坑,翠英臨時用陶盆代替,娃兒們、老人能坐下來暖暖地守歲,每個人心裡已經就很滿足了。
翠英要蘭秀大媽也進裡屋洗了熱水澡,換上了她的乾淨衣服。關興這時就對蘭秀婆婆說:“蘭秀婆婆,您是老人,給我們講個過年的古吧。”“講古”在荊州就是講以前的故事、典籍,或者本地的傳說。老人和小孩在一起的時候,娃兒們把聽講古作為一種很好的娛樂節目。因為這些故事可能就發生在村子周邊,一邊聽講,一邊可以提出各人的想法,讓聽講古的人增長見識,增添智慧。
蘭秀婆婆就說:“好吧,我給你們講一個‘升米窩’的古吧。”蘭秀婆婆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水,說:“從前在狗頭山的背後,住著一個窮書生,每天早上進山砍柴,晚上回家做飯吃,夜裡就在柴火堆邊就著火看書。”
關和說:“他怎麼不點燈呢?”
“他孤身一人,沒有種地,全靠別人周借的錢米過日子。那個時候,點燈要用食油,他捨不得啊!”婆婆回答說。
“那像這樣怎麼能讀好書啊?我們上學有課本,他讀的書從哪裡來呢?”關興提出了新的疑問。
翠英說:“你們不要打斷婆婆的話,讓婆婆繼續講。”
婆婆接著說:“有一天,他進山砍柴回來的路上,覺得很累,就把柴火放下來,靠在上面睡著了。夢中有個老婆婆告訴他:你這樣每天辛苦地砍柴,又沒有種地,哪裡的糧食吃呢?沒有錢米,就不能過日子,怎麼讀書阿!我看到後山的大樹邊上,有一個石窩,好像有些米,你醒了後把它帶回去煮飯吃吧。”關興和關和都聽得入了神。
“窮書生醒來,把夢中的事情想起來了,就按照老婆婆的提醒,走到山後去找那大樹和石窩。走不多遠竟然找到了,石窩裡確實有米。他就解下衣衫,細心地把米包起來。心想:這真是神仙保佑啊!就很真心地跪在大樹面前磕了個頭,裝上米回家了。”
“後來呢?”關和急著問。
“他有了米,就不需要進山打柴賣錢了。一升米可以吃幾天,他可以在白天讀書了。可是每天出門打柴習慣了,白天拿著書讀就很疲倦,讀一會兒就睡著了。這個時候,那個老婆婆又出現在了他的夢中。對他說:‘你如果疲倦的就去那個地方走走,看看還有沒有米。’他醒了以後,就按照老婆婆的提醒,來到那棵大樹下,一看心裡喜得不得了:又有一窩米在那裡!”
關和搖晃著椅子,很替窮書生高興。
“窮書生一邊用布衫包著米,一邊想:這可能是神仙在暗中有意幫我呢?便發誓要好好讀書。”
關和急著問:“他後來讀好了書嗎?”
“後來,就連續下了幾天雨,山上下來的大水把路沖斷了。窮書生不能過去把米弄回來,眼看就要斷頓了。窮書生心裡埋怨說:‘如果是每次多一點米該多好啊,那樣我就不愁下雨沒米吃了。’天晴了,他再去看時,石窩裡確實就比上次多了一升米。書生把米包回家,再也沒有以前那麼著急了。每天睡到日頭三竿才起來,吃了飯讀書就覺得很睏倦,睡會覺,再起來已經就天黑了。只要第二天石窩裡有米,他也就天天這樣。後來,有一天他想:如果把那個石窩請人鑿大一點,可能米還會多些,那樣我就有吃不完的米了,有了剩餘的米,我就可以借給別人,那樣我就富有了,也就不要讀書了。”
關興好像知道了結局,說:“那樣肯定後來就不會有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