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翠英想到桂秀很為難 (第1/2頁)
伍仁義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第二天上工後,大概十點多鐘,長鎖又來豬場把翠英找了去。公安就對翠英說:“今天找你來,是想讓你回憶一下,在你沒有與桂秀一起到倉庫領飼料的那一段時間,桂秀的穿著、身體有沒有什麼引起你注意的地方?”
翠英回答說:“冬天我們都穿大棉襖,好像天天都是這樣,沒有什麼變化的。”
公安就啟發說:“你回想一下,桂秀去領飼料和回來豬場的時候,大棉襖有沒有變得特別粗大的感覺?”
這一下可真把翠英問住了,她和桂秀都是女人,怎麼會去看這個呢?又不是男人,還對女人的胸前有什麼奇怪的想法嗎?再說,就是男人,這個穿棉襖的時候也看不到女人的裡面啊?除非伸手摸。所以,翠英就回答說:“沒有什麼特別的感覺,我們每天都在各忙各的事情,根本不會注意對方的。”
公安聽了又問:“她家裡有幾口人,家裡的生活還好嗎?”
翠英回答說:“她有四個娃兒,最小的10歲,最大的16歲。她的男人有肺癆病,不能負重,每到天熱或天冷就會犯病,家裡全靠她勞動。好的是她身強體壯,在我們全隊女人中,她是最有能耐的。”
公安邊聽邊在本子上記著,又問隊裡分糧的情況,比如大人小孩怎麼區分,男女老少有沒有區別。翠英都按照實際情況一一回答了公安的問題。
翠英想到:是不是公安發現了桂秀的什麼線索,為什麼要問她家裡的人口和口糧呢?如果按照這個路子一想,倒有了可能。但是,翠英不敢這麼想,因為桂秀以前就因為娃兒大了糧食不夠吃,傳出過與閱明用身子換口糧、食物的閒話,閱明就是因為這個被撤去了民兵排長的職務。想到這裡翠英不覺得渾身一抖。
翠英的細微心理舉動顯然讓公安看見了,但是公安也沒有進一步追問其他的,就叫翠英回豬場去了。
翠英心裡總也丟不開公安詢問的事情,回到豬場再仔細側面看桂秀的身影,是覺得這兩天她的穿著顯得比以前單薄多了。女人一般冬天也就是裡面穿一件大布衫,怕冷的就加一件小棉背心,外面再穿一件大棉襖。那一段時間,桂秀雖然naizi大,但也不至於穿得那麼厚啊。這幾天天氣比以前更冷了,可桂秀卻比前幾天穿的更少,真是有點不對勁!
翠英帶著這個心思,就注意了豬場裡外的細節。特別是到桂秀磨豬食、煮豬食的隔間,因為那是與豬圈隔開的,專門用來給豬磨漿、煮食的地方,那裡是桂秀的主要做事的場地。
翠英心想,她與我同在一個豬場做事,如果她有事,我也就說不清楚了。自己必須要把她的嫌疑弄清楚,不然的話,公安懷疑到了她,由她的嫌疑,又會不會想到我呢?
翠英每次到磨漿、煮食的隔間給豬打食的時候,就儘量少打一點,多來往幾次。目的就是不讓桂秀感覺到不是在有意的察看她,再者說,翠英也沒有這個權力啊。
下午翠英給豬打食的時候,看到了石磨邊上那個用來刮豆漿的尖尖的竹刮子不見了。竹刮子只有手掌那麼長,是打通了竹節的竹筒子,它的一頭用刀削成尖尖的,用來把石磨上堆起來的豆漿刮下來;一頭是平的,作用就是讓刮下來的豆漿順著竹筒流到豆漿缸裡。一般都是把它放在石磨的架子上,隨用隨取,很方便的。
後來翠英找那把天天舀豬食的大水瓢,也沒看見。那是一個很結實的大木瓢。翠英圍著煮豬食的柴火灶,轉了幾圈,才在柴草堆邊上看到。大木瓢、竹刮子,還有兩個不大的有繩子收口的頸部袋子(荊州人以前裝東西常用的)。
看到這些東西,翠英好像明白了它們的用場:竹刮子可能是用來讓種糧從茅包裡慢慢流出來的,小頸部袋子可能是裝種糧的。因為大了就會引起人的注意,就是裝滿了一隻袋子也不會比奶子大多少,現在是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