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仁?成市草?成市飽?”
看到這些字跡時,陳翰立馬陷入了沉思。
仁字的出現,很容易就會讓人聯想到西漢的漢文帝。
漢文帝在西漢以孝治國的基礎上,多新增了一個“仁”字,他的治國方針和國策便是以仁孝治國。
眾所周知,一個國家,上頭的政策是什麼,那下頭的官僚們就都會沒事就在這方面表表忠心。
此為“上行下效”,從古至今不外乎如是也。
所以,發現這批漆器上都用白粉書寫了“仁”字後,第一時間陳翰就聯想到,是否這位168號墓的墓主人,是一位漢文帝時期的官僚?
所以他家的漆器上,才大量的書有“仁”字。
至於漆器上烙印的“成市草”和“成市飽”,倒是很容易理解。
戰國晚期至漢代,官營漆器的生產比較繁榮。
而西漢時期,成都更是製作漆器的主要地點。
西漢文學家揚雄在《蜀都賦》中曾說:“雕鐫釦器,百伎千工。”就是對成都漆器的工藝和生產規模的生動描述。
而現代的考古發現,也同樣能和史料記載相互印證。
根據出土發現,蜀郡、廣漢郡工官確以製造釦器為主。
所謂釦器,便是附加鈕、環、鋬、足、鋪首等金屬構件的漆器,可以說是最高階的漆器。
成都做得了高階貨,那肯定也做得了普通的漆器。
這批漆器上的“成市”,指的就是cd市府!
而“成市草”的“草”,在西漢通假“造”字,所以是成市造的意思。
至於“成市飽”中的“飽”字,則通假“漆+包”,多次上漆的這倒工序稱為“飽”。
這批漆器上烙印了這兩行字,說明這些漆器的產地便是cd市府所管轄的漆器手工業作坊。
由此,也可以看得出西漢時期的商業是非常發達的。
成都距離荊州直線距離將近一千公里,但是距離絲毫不影響兩地的商業交流和互通。
光是這點發現,就足以讓現代人對西漢時期的商業有更加清晰的認知與瞭解了。
陳翰連忙找上了孔建文,將自己的發現和猜測告訴了他。
“不錯,這確實是成都製造的意思。”
孔建文在詳細的對比了多個漆器上的刻文後,認同的點點頭:“這確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發現。”
“史書中曾經記載,巴蜀地區從秦國時期,就有非常濃郁的商業文化,世出大商人。”
“秦始皇時期的巴寡婦清,後來的蜀中大商人卓氏、程鄭等在史書上都赫赫有名。”
“《史記·貨殖列傳》曾經記載,巴蜀亦沃野,地饒卮、薑、丹砂、石、銅、鐵、竹、木之器。南御滇僰、僰僮,西近笮馬、旄牛。”
“漢初之時,巴蜀的絲綢、漆器、竹木器等商品,大批銷往長江中、下游各地,巴蜀生產的鐵器,也大批傾銷於滇、越等西南民族地區。”
“然後巴蜀商人再從滇、越地區購買僰奴和馬、牛再販賣回關中。”
“透過褒斜道等道路,巴蜀北與中原、關中進行貿易,又透過長江水路,商品東達三楚,透過貴州、廣西地區,巴蜀特產甚至賣到南越國的首都番禺!”
“巴蜀的商人,可以說在漢朝通行天下,商通全國,憑藉工商業賺取了無數財富。”
“巴蜀貿易鼎盛之時,大商人們富致僮千人,田池射獵之樂,堪比人君!”
“這批漆器的出土,就是這段史書記載的一份有利佐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