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眼前。
同樣是一左一右被三條凸弦紋給隔開的兩副圖。
左邊為一匹駿馬,右邊則是一匹猛牛,一馬一牛相向而立,而且周圍畫了不少漢朝典型的雲氣紋。
這又是兩幅反應了漢朝田園生活風貌的繪畫。
驚喜還在繼續。
當水田模型的側面也清理出來後,又是兩副小巧的圖畫。
左側面畫著一隻展翅的鳳鳥,尖喙細頸,尾羽瘦長,四周雲氣圍繞,一副鳳鳥飛天圖。
右側面畫的則是一個人牽著一隻羊正在前行的樣子,同樣周圍祥雲環繞,似乎帶了點玄幻色彩。
光是這個水田模型四面精美的繪畫,就已經讓陳翰驚歎不已了。
或許是因為刷了一層漆的原因,哪怕過了兩千年,但是水田模型上的繪畫依舊栩栩如生。
漢朝是一個大量使用漆的朝代。
生漆是漆樹血液,屬木油有自我修復功能。
所以生漆塗在器皿外表就能保護器皿的使用壽命。
如果不破壞外表漆層,在合適的溫度和溼度下,上了漆的器物,是能儲存萬年的!
這也是漢代出土的文物,特別是漆器,在經過簡單修復後,都還是很精美的原因。
漆,就像是琥珀一樣,擁有將時光定格的魔力。
當整個陶井被清理出來後,陳翰小組的所有人,都圍著陶井難掩激動。
可以肯定,這個墓坑內最重要的出土文物,就是這口陶井了。
井架、滑輪、水斗再加上上有屋脊瓦壟的精美井亭(井蓋),只要稍微復原一下,一口兩千年前的水井就能夠重新現世。
而且水田模型上精美的繪畫,也能讓現代人一睹兩千年前的藝術繪畫之美。
“唯一有些可惜的,就是木質的井架已經朽爛了。”陳翰插著腰遺憾的說道。
出土時,井亭已經塌了下來,完全蓋在了井口上。
架在井口上方,用於撐起井亭的四根木質井架,由於沒有經過專門的防朽保護,早就已經腐爛了,只剩下幾塊彎曲漆黑的朽木。
“井口長242厘米,寬164厘米,井身長22厘米,寬92厘米,高125厘米。”
汪維達拿著軟尺,小心翼翼的丈量著這口出土陶井的大小和規格。
“水田長212,寬92,深18厘米,這麼小的一個水田模型,還能畫上八副精美的繪畫,這位畫師的技藝驚人啊!”
不量沒感覺,這一量,大家都有點被驚到了。
一般漢墓中出現的繪畫大多都是壁畫或者屏風畫,大小都是比較大的。
像這種在長不過20厘米,寬才不到10厘米的小“畫布”上作畫,而且還能畫這麼精美的,可是比較少見了。
或者說,陳翰他們這幾個考古界萌新,是真的沒見過。
“好了,紀錄好資料後就儘快歸檔儲存吧。”
“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忙呢,這水田畫等之後再慢慢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