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屈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最早出土的韘,是出土於商朝婦好墓。
到西漢時期,韘的發展已經很成熟了,而且還被賦予了權利的象徵。
到近代,便是人們常說的扳指、玉扳指了。
張健波手上的這個韘不但樣式精美,用的還是比較上等的玉。
哪怕放在水裡泡了兩千年,這塊韘依舊晶瑩剔透,帶著溫潤暖意。
這明顯要比墓主人那塊都泛黃了的玉握,品質上乘好幾倍。
陳翰有些唏噓的說道:“可以看得出來,這位墓主人確實是已經家道中落了,也就捨得買一個好點的玉做個扳指了。”
“再大點的玉握,就用不起這麼好的玉來製作了。”
除了那把青銅劍是家傳之物。
這位墓主人的其他陪葬品,應該就都是他自己的東西了,包括墓室裡的那些罈罈罐罐。
漢代畢竟是推崇厚葬,去世後通常都會將自己的東西帶進墳墓裡。
這位墓主人的父親乃至祖輩應該是不太會給他留下多少玉器的,只會自己帶進墓裡。
而陳翰幾人在棺內摸摸索索了半天,最終也就只找到了這麼兩件玉器。
一件是專門用於喪葬的玉握,一件應該是墓主人生前常用乃至唯一的玉器扳指。
稍顯寒酸了些。
不過轉念想想,-105號墓的墓主人其實也就是一個小貴族而已,能有兩件玉器陪葬,已經很不錯了。
是之前從棺內找到了那把珍貴的青銅劍,從而提高了陳翰他們對墓主人隨葬品的心理預期而已。
實際上這樣的陪葬規格,才是符合墓主人身份的。
如果在棺內找到了七八件玉器,那才是不對勁的情況。
至此,這個棺槨的清理工作,也到了尾聲。
孔建文凝視著基本已經將積水抽乾了的棺內,可惜的嘖嘖了兩聲。
“兩件玉器也不錯了”
“就是可惜,墓主人的屍骨已經被水解的差不多了,失去了研究價值。”
這位墓主人生前都已經腐爛了,甚至生蛆後才下葬的,本身屍體的儲存情況就不佳。
再經過了兩千年的地下水侵蝕,屍骨想要儲存下來實在是有些難了。
甚至連稍微大點的完整骨骼都已經找不到了。
大家找了半天,也就找到了幾顆牙齒,以及幾塊腿骨碎片。
不過,就在大家準備收拾收拾,重新將棺槨合上,準備結束這次清理工作時。
眼尖的陳翰,在棺內東南角的一片烏黑沉澱物裡,似乎看到了一塊只有一厘米大小的硬物。
一開始,他還以為是一塊墓主人殘存的骨碎,便隨意的伸手將其從沉澱物裡摳了出來。
但是摳出來後,他才發現,這不是一塊骨碎,而是一塊小巧精美的印章!
陳翰連忙將印章上的淤泥擦拭乾淨。
一顆方形龜紐印章,便清晰的映入他眼簾。
龜四足立起,首上揚,尾下垂,龜背飾細紋,在印面,還陰刻著四字篆書。
由於這塊印章實在是太小了,他湊近仔細辨別了一番後,才勉強認出了這四個大字。
“司薄之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