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江一柏舟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日子果然還是走到了永文五年的最後一天,無論那些人情願與否。這長安城裡一百零八坊的百萬生民,除去少些忙忙碌碌為生計奔波之人,絕大多數人都開始過起了這個古老民族一年中最盛大的節日。
有一坊一齊過節,設百家宴的,也有一家獨樂,自設祭臺的。總之,按太祖皇帝襲前奉之例,各坊只有今夜不閉坊門,不禁夜市。不過這一件小事,還要永文帝親自下詔,內官宣講於九門,這百姓才敢放心。否則,違背夜市之禁,當作宵小之徒捉去了天牢,徒給這個喜慶的日子添堵。
這個古老民族的人們大多善良、因為儒家之學,對君王兩字是有著天然的尊崇,也頗信鬼神之說,講求因果報應,所謂皇帝怕史書,生民怕來世,似乎這個世間總有些規矩或者壓力去迫使他們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除去了這隻佔天下極少數的世家豪門,大多人祖上三代都是出自布衣,所以一年之所求不過是有飽飯可吃,有新衣可穿,有病可治。王朝盛世,出兵塞外,威服四邦其實對他們來說很遠很遠,能帶給他們的,只有那份身為主國之民的驕傲而已。
可驕傲,從來就不能當飯吃,在一番豪氣凌雲過後,低下頭,默默的瞧著自己的一畝三分地,春種秋收,寒來暑往,盼著天公作美,盼著年景豐收,也便可以過個好年。
所幸,如今的大寧百姓碰上了一個仁君,愛惜民力,哪怕邊關吃緊,仍然沒有讓北地的百姓役做民夫,濁水氾濫了他會治水,若受了災,他會開倉放糧,還會下罪己詔請上天罪他這個天子即可,莫傷百姓一人。豪門勳貴子弟若是作奸犯科,欺壓百姓,他也會在那個百姓們永遠看不到的位置上,為他難得的聽到的事作一番主。還會開荒田萬頃,給他們田,也就給了他們活命的機會。也會逢年過節,要各地官府給老無所依,幼無所養之人送去肉食布匹。
對於這些百姓來說,誰能給他們一個活路,不至於生如螻蟻般命不及草芥,誰便是聖主仁君,因為史書,從來不只有那史官所寫的,還有百姓心底的。
他們不懂什麼叫做天下大同,他們只知道,永文五年的這個年,吃上的飯比從前太祖年間要好,穿的衣要比太祖年間要暖,這長安城裡,熱鬧的喜慶聲,爆竹聲一年比一年多了起來。
這不,長安城裡通善坊裡,一戶姓董的人家已經祭奠完先祖,董大帶著自己的一兒一女和自己媳婦給老母跪安。桌上的飯菜真冒著熱騰騰的熱氣,有酒有肉,四菜一湯,人人都穿著新衣。抱著還在剛剛會走路的孫子,老太太和自己兒媳又開始說起了從前那些苦日子,年幼的小女孩則是縮著頭,望著門外的董大,董大掛起了爆竹。
“董大,過年了!”
“是啊,何老哥,過年了!”
“希望明年也是好年景”
“何老哥,你就放心吧,嫂子肯定會給你生個大胖小子”
“哈哈哈,那就借你吉言了,平平安安,無病無災就好!”
點燃之前,兩個布衣小民相互抱拳行了一禮。原本潛匿在各坊的錦衣衛,今天也悉數過年去了。
之後,噼啪作響,九門以內,家家戶戶,一片祥和喜慶。這等情景,在永文五年的最後一個日子並不只是在天子腳下,也並不只是在江南道的蘇杭,兩淮道的瀘州、安慶,膠東道的濟南,劍南道的益州和東都洛陽,還有在撫西衛的涼雍兩州,在定南衛的雲海兩州,只是或多或少而已。
當然,三晉之地以北,北寧衛周邊的百姓,也早就聽聞朝廷要收恩田,然後像長河兩岸的百姓一樣,分給他們自己的田地,有個盼頭,這個年,也算過得比從前要好上那麼兩分。國朝勳貴,藩王世家,如今也不敢欺壓太甚。
皇城以內,幾大國公家中也是各家大擺宴席,那些旁支親戚,一併飲酒賦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