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帶不打結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劉禪一行人,觀賞花燈之後,便直接來到了望江樓前。酒樓前的廣場搭起了一個燈籠做的廣場,各種樣式的燈籠下都有一張小紙條。劉禪在春節之前就派人開始宣傳造勢:“正月十五之夜在望江樓舉行大型燈謎活動,掛燈五百之數,燈下懸有謎題,凡猜中燈謎之人,燈籠相送,還附送送元宵一碗,生元宵一份,但是每人只能猜燈謎一題。其間還有舞龍舞獅表演。”
劉禪等人走到廣場,只見一老翁正在安撫著小孫子,小孫子看上了一個大鵝的燈籠,吵著要,老翁卻連連勸著小孫孫,好孩子咱不要,回家爺爺給你做一個。劉禪聞言有些詫異,便上前問老翁,是否知道這燈謎的答案,老翁回道老漢知曉,劉禪問那為什麼不去交答案拿燈。老翁說道燈太貴重了,咱們平民百姓不敢。劉禪奇怪問道兌燈謎之處可有人為難,老翁說沒有去兌過,劉禪笑著和老翁解釋道,此番燈謎大會乃是劉備為了與民同樂,不論身份只要猜對燈謎謎面的答案,就能獲取獎勵。為了大家都能拿到獎勵,因此還特意把燈謎出的俗雅都有,有難有異。說罷看向謎面,只見謎面上寫:“一支香,地裡鑽,彎身走,不會斷。” 劉禪問老翁可知道這盞燈謎底是什麼。老翁答道蚯蚓。劉禪叫過一旁等待摘燈的夥計,問到謎底可對,夥計回道謎底正是蚯蚓,於是劉禪讓夥計把燈摘下,交給小孩,又讓阿七帶著老翁拿著憑證去領元宵。
眾人見真的是猜對就可以去領獎勵,立馬群情踴躍的去猜燈謎。一炷香後,廣場上只剩下十幾個難的燈謎,還掛在燈棚之上,眾人圍在旁邊吃著元宵指指點點,看誰能猜出最後這幾個燈謎。果兒看上了一個蓮花燈,燈的謎面是 “湯藥(打《詩經》中一句)。” 於是拉著劉禪讓劉禪猜,劉禪冥思苦想終於想到答案 “在水一方”,答案報上去之後正是如此。就在果兒高興的把玩手裡的蓮花燈時,一聲 “孺子可教” 傳來。眾人回頭一看,原來是是諸葛亮和黃月英,來到眾人身後。諸葛對劉禪的回答甚是滿意,誇獎劉禪,猜對此題,說明平時的書是讀進去了。果兒見爹來了就纏著諸葛亮也去猜一個。
諸葛抬頭一看,燈架上有一個大公雞樣子的燈籠,燈籠做的甚是精美,大公雞栩栩如生,甚是神俊,正好諸葛屬雞,一看謎面“鑿壁偷光”,哈哈大笑道:“正合吾意,天賜我也!” 隨後說出謎面是正是孔明。諸葛言道:“是那個在消遣吾!” 接著再看剩下的謎面,眾人也被逗得哈哈大笑,詢問劉禪這些謎面是誰寫的。只見謎面是“的盧當日跳檀溪”,“曹孟德一手遮天”,“來者諸葛亮也打一字”,“孔雀收屏”,“蚊子停在眼皮上”,“走錯了,一直去”。看罷謎面,軍師笑的的前仰後合,指著劉禪說道:“也就你這揶揄鬼,才敢用吾等開涮。” 這時關張趙等人也來到酒樓廣場,諸葛軍師笑著讓三人去領了自己的花燈。張三爺不明其意,問明白答案後,指著劉禪道沒有十罈好酒不能原諒他。
劉禪笑呵呵得,領眾人進入酒樓,蘿莉們心念唸的元宵終於端了上來,剛才看著邊上的人吃,只見人們吃著白白丸子甚是香甜,現在早已按捺不住了。餡料有五仁、黑芝麻、山楂、柰(蘋果),咬一口香甜爽滑香糯,各色的餡料流出,淌在白白的元宵之上,甚是好看。元宵立馬征服在場的所有人,張三爺一口氣,吃了十碗,才放下碗筷大呼過癮。
元芳:“元宵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漢文帝就已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節日,到了漢武帝時,“太一神”的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上元節確定為重大節日。元宵,南方稱湯圓,是元宵節,又稱上元節的必吃食物。宋代,民間即流行一種元宵節吃的新奇食品。這種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後稱“元宵” ,生意人還美其名曰“元寶” 。不過那時“元宵”價格比較貴,有詩云:“貴客鉤簾看御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