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壞人變老了(求鮮花) (第1/2頁)
易桃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叔,有個話,我得說一說。”
林建國插話,他覺得既然到這份了,有些話,還是要說一說的,免得日後,這易中海再因為某些原因跟他林建國起苗頭,到時候,讓老太太和劉梅兩人兩頭為難。
“建國,你說。”易中海這會很在意林建國的話,畢竟,林建國他不熟悉,現在有老太太在,哪天老太太要沒了,林建國如果不認帳了,他不得難受死。
“叔,這事其實也就一個理,這尊老愛幼的,這沒錯,但是有句話是這麼說的,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您說,那蔣光頭這會也是個老人了吧?”
林建國口中的蔣光頭是誰,易中海和劉梅都知道,就是跑到南邊島的那一個,這宣傳的可是人盡皆知的。
“那是個壞人吧,哪一天把他抓住了,不也得被槍斃?還能因為他是老人,得尊敬著,就不處罰了?”
“您說,是不是這個理?”林建國就打了這麼一比方。
這麼一說,易中海也就反應過來了,他沒想過這老人和壞人之間的區別,因為養老的問題,就這樣鑽了牛角尖。
其實也不怪他,別看易中海是技術工人,還是七級大工,考核沒準能八級的,但是就文化來說,其實也就是個小學文化,認的字不全,讀過的書也不多。
而且,因為沒什麼親屬,一直在工廠做工,這大道理,其實也沒什麼人能教他的,更多的是他自個慢慢琢磨出來的。
穿越這麼些月來,林建國見識過很多人,發現一點,那就是這個時代的普通人,太實在,實在的認死理,林建國想過原因,為什麼一些明顯是錯誤的事情,還會有那麼多人堅持認為是對的,慢慢想,也就想明白了,說白了,就是教育問題。
掃盲班剛開始,都忙著生計,哪裡有精神文明建設,這不讀書,這道理,又有誰能知道呢,這年代,除了講老理還能將什麼,講法,說白了,也是講老理,如果不是這是一個有著五千年傳承的國度,在這樣一窮二白的變革下,社會秩序想要這樣穩定並且日後有那樣的發展,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就像是易中海,劇情裡面是八級鉗工,但是他的徒弟,就是七級的好像都沒有,真的是因為軋鋼廠沒人了麼?真正原因,就是易中海自身見識的原因,他的那個八級鉗工,是對於他自己的,對於他自身技藝水準的,但是,讓他說明白是為什麼,他真說不出來。
他的技藝,是他慢慢琢磨出來的,是一點點練出來的,而不是系統的學習來的。
而易中海對於道理的理解,也是這樣,難免進了死衚衕。
這會林建國這麼一說,易中海就自個開始盤算了,他覺得林建國說的是有道理的,這人,首先得區分好人和壞人,再看是不是老人。
就像林建國說的,不是老人變壞了,而是壞人變老了,既然是這個理,那麼賈張氏就該打了,在易中海的眼裡,賈張氏的所作所為,雖然不是罪大惡極的那種,但也絕對算不好人的。
“到底是讀過書的,這道理,你比我看的通透。”想通了的易中海看林建國,也非常的順眼了,前面看的順眼,還是從養老的出發點來著,多少還是有那麼一點膈應的,但是這次不一樣,是從道理這塊來的。
中院那邊,劉海中賈東旭,還有閻阜貴三人就站一塊著,低聲的說著話,等著院裡的人聚集起來。
閻阜貴不怎麼積極,他今兒跟林建國說好明天林建國騎腳踏車載他去班的,這要是惡了林建國,他佔不到便宜,是實打實的損失。而且,次林建國釣了那麼多魚,說是街道辦那邊一個師傅給的魚餌,閻阜貴也想著透過林建國去街道辦走走關係來著,所以,這事,不想參合了,要不是早答應了劉海中,這會拒絕,面子過不去,他才不想出來吹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