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培拄提示您:看後求收藏(八零中文www.80zw.tw),接著再看更方便。
1937年11月,在日本全力進攻中國最大城市上海時,法西斯德國召開會議,透過了
《霍斯巴赫備忘錄》,確定了一個大規模擴張計劃和發動戰爭的時間表。為此,希
特勒非常希望能與日本締結一個針對英法美的同盟,改變1936年簽定的反共產國際
協定中不承擔軍事義務的狀況,以使日本在遙遠的東方牽制德國的仇敵。
1938年1月,日本駐德國使館副武官大島浩前往奧得河畔松訥貝格別墅向裡賓特
洛南拜年。裡賓特洛甫充滿感情地對大島浩說:&ldo;我們應該簽訂一個使日、德關係
更加親善密切的條約。&rdo;此後,兩人即圍繞著兩國締約一事不斷進行秘密接觸。希
特勒考慮到德國對華援助政策妨礙了日德同盟,為了贏得日本的好感,乃於1938年
2月圖謀改變對華政策,更換了國防軍首腦集團,罷免了牛賴特的外交部長職務,任
命裡賓特洛甫繼任外長;接著又撤回了派駐在中國給蔣介石充當軍事顧問的代表團,
正式承認偽滿洲國,公開支援日本。德國此舉大得日本歡心。1938年6月,在德國撤
回在華軍,事顧問後不久,日本正式決定進一步加強同德國的合作,並就建立軍事
同盟與德國開始交涉。為了有利於三國同盟談判的進行,日本在人事上也進行了變
動。10月,反對三國同盟談判的駐德大使東鄉茂德調任駐蘇大使,大島浩晉升為駐
德大使,直接負責與德國的談判。這個任命是應陸軍參謀本部和陸軍大臣板垣之命
作出的。不久又任命另一位更激烈地主張與軸心國締結全麵條約的白鳥為駐意大使。
在與德意結盟問題上,海軍再次與陸軍發生矛盾。儘管海軍也同意加強日、德、
意合作,但不同意陸相板垣徵四郎主張的&ldo;裡賓特洛甫方案&rdo;。按裡賓特洛甫方案
的原則,日德締結的條約,將不僅是針對蘇聯而且是廣泛針對英、法、美的堅強的
軍事同盟。他們認為在日本擴大侵華戰爭後,軍事力量陷入中國戰場,日本在外交
上日趨孤立,不宜再與西方國家為敵,以免失去外交上的迴旋餘地和斷絕對英美的
貿易;與德國締結的條約只應是反共產國際協定的繼續,而不應有其他的內容。海
軍之所以堅持這一觀點,還因為他們害怕在與德國簽約後會因此而導致日本捲入歐
洲戰爭,為德國火中取栗。山本五十六與海軍大臣米內光政是反對與德國結盟的主
要人物。山本從海軍的立場出發,認為日本的主要敵人是美國,而日本對美戰爭準
備遠遠不夠充分,在這樣的形勢下,與德國結盟是得不到任何好處的。作為日本海
軍,在當前準備極不充分的形勢下,應極力避免刺激美國、以美國為敵、同美國作
戰,應集中全力解決中國事變,不應再添敵人。山本對陸軍狂熱分子極力主張與德
國結盟憂心忡忡,他說:&ldo;照這樣下去,日本勢必被捲入戰爭,而且是以美國為對
手。&rdo;
當時,在日本海軍中,隨著永野修身海軍大臣的辭職,海軍省被山本五十六和
米內光政的人所控制,執行比較穩定、務實的政策;而過去強硬的艦隊派人員大都
集中於軍令部或在艦隊中任職。山本與米內光政在海軍炮術學校任教時曾是同事,
二人經常在一起吃飯、練劍,關係比較融洽。在觀點上二人也比較一致,皆傾向於
條